原标题:“改革方向没问题,还要有耐心”
“改革”一词在十八大报告中共出现86次,也是历次报告的高频词。其中,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占了重要篇幅。
报告提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同时也提到,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专家解读认为,十八大报告对今后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表明了态度:一个是积极,一个是稳妥;同时又划定了底线: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宋识径
关键词1 深化改革
既得利益阶层产生改革惰性
十八大报告提到,深化改革开放任务艰巨。此前的一个共识是,改革进入深水区。
《求是》杂志研究员、《红旗》出版社原副总编辑黄苇町说,改革初期从大家都能受惠的地方改起,暂时搁置和回避了一些矛盾,这减少了改革阻力。
现在,“肉”已经吃完了,剩下难啃的“骨头”。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谢春涛说,容易的改革都做了,剩下的都是难题。比如户籍改革,北京、上海的户籍,怎么放开?
黄苇町说,长期以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而按照官方的统计数据,最富有的10%和最贫穷的10%收入差距已经达到23倍。“这导致内需跛脚,社会矛盾尖锐”。
深水区的另一个特征是,单项的改革难以推进。黄苇町说,现在各种矛盾纠结在一起,牵一发动全身,一个环节卡住,其他改革也进行不下去。
在黄苇町看来,改革的环境也变了。30年前都是“光脚的”,改革可以使绝大多数人受益,容易统一思想。现在都“穿上鞋”了,皆大欢喜的普惠改革越来越少,改革处于“两难”,总要触动一部分人的利益。现在既得利益阶层产生了改革惰性,不愿意再改了。
不同社会阶层形成共识的难度也在增加。黄苇町举例说,原来在某个地方上个项目,都很欢迎,现在民众可能会因为环境问题而反对。
谢春涛举例说,在异地高考问题上,有的地方还没改革,就有很多家长反对。可见改革有多难。
谢春涛认为,破除这些阻力,光靠领导人的决心和勇气还不够,还需要形成共识,更需要智慧。“对改革发发议论甚至牢骚都不难,但实际操作不容易”。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