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

长江沿线四省市媒体联合聚焦 邀两会代表委员同议长江保护

发布时间:2020年05月25日07:17 来源: 楚天都市报

□楚天都市报记者 黄忠 陈倩 周萍英 刘丁维  现代快报记者 鹿伟    徐红艳 熊平平  重庆晨报记者 王倩 王梓涵  澎湃新闻高级记者 栾晓娜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2018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提出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努力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

2019年1月21日,生态环境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印发《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计划》。随后,沿江省市陆续出台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共绘“一江清水、两岸葱绿” 的长江大保护蓝图。

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推进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昨日,楚天都市报、现代快报、重庆晨报、澎湃新闻等长江沿线四省市的媒体,邀请来自长江沿岸地区的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共同聚焦“长江大保护”话题,推进长江大保护工作。

余国东

全国政协委员余国东

加快长江保护法制定和出台

地处长江上游、三峡库区腹地的重庆,保护好长江母亲河和三峡库区,事关国家发展全局。

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余国东介绍,从面上来看,2019年,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总体为优,纳入国家考核的42个断面水质达到Ⅲ类以上比例为97.6%。

从具体流域看,4个断面实现了升类,该市主要支流首次全面消除劣Ⅴ类断面。

水污染防治是系统工程,既要只争朝夕,更需久久为功。余国东建议,国家加快长江保护法的制定和出台,地方也要因地制宜出台水污染防治法规,特别还要加强三峡水库消落区立法管理,为水污染防治工作提供法律遵循。

同时,他建议加快推动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在水污染防治领域的运用,推进视频监管系统、水质自动站监测数据实时监控系统建设,为流域污染“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提供科技支撑;加快推动建立跨省(市)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有效调动流域上下游省(市)水质保护工作的积极性,形成“成本共担、效益共享、合作共治、生态赔偿”的流域保护和治理长效机制。

谢德体

全国人大代表谢德体

上中下游合作实行联防共治

“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地处长江上游的重庆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全国人大代表、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谢德体期待,上中下游开展更多合作,共抓长江大保护。

自从将目光聚焦于长江生态环境保护,谢德体每年都会沿着长江走一二十次。通过长期调研,他发现长江流域水质总体良好,但局部水域污染较严重。谢德体认为,要保护母亲河的一江清水、两岸青山,上中下游协作十分重要。

这些年来,重庆与沿江省市互动频繁。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建立了“1+3”省际协商合作机制,其中位于长江上游的重庆、四川、云南、贵州四省市签署了《关于建立长江上游地区省际协商合作机制的协议》。此外,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及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签署框架协议,从司法层面展开协作。

“实现合作,其实可以从跨界河湖联防共治的角度入手。在这一方面,重庆与四川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参考。”谢德体介绍,川渝携手设立的川渝河长制联合推进办公室于4月29日正式组建。该办公室对跨区域、跨流域、跨部门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跨界河湖联防共治,81条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跨界河流,如今进入到联合巡查的新阶段。

“对于沿江省市的协作,未来只会变得更加紧密。”谢德体表示。

徐旭东

全国政协委员徐旭东

通过立法和规划修复长江生态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导徐旭东,重点关注的是长江流域物种多样性和生态修复的进程。

徐旭东说,由于历史上一些无节制的开发,长江的物种多样性受到过严重的破坏。长江上游水电站的过度开发,破坏了鱼类洄游的通路和生存环境,这都使得适合鱼类生存的区域不断缩小。再加上电捕鱼、炸鱼、细网等枯渔滥捕的作业形式,盗挖河沙对底基动物和水生植物的破坏,长江水位下降带来的滩涂、湿地退化,水质污染等,长江鱼类种群大幅下降,现在只有上世纪50年代的5%左右。鱼类的大量减少,使得食物链顶端的江豚、白鱀豚等珍稀水生生物处于濒危、极度濒危状态。其中白鱀豚已经消失多年,江豚也只有1000多头。

“水生态系统一旦被破坏,就很难再恢复到当初的状态。长江的生态修复已刻不容缓。”徐旭东说,长江流域“十年禁渔”在今年将成为国家行动。

徐旭东表示,中科院水生所一直在积极研究珍稀水生生物的种群恢复和迁地保护。在石首的天鹅洲长江故道,江豚的数量已经达到80多头。

徐旭东建议,实现长江生态修复,首先需要进行生态立法,上下游协调行动,建立生态补偿、协同治污等一系列机制。其次在进行沿江开发时,还应将生态规划也列入前期规划中,确保不因开发破坏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顾想平

全国人大代表顾想平

长江支流也要加大投资治理

“保护长江,对流域内支流治理势在必行。”为此,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监利县新沟镇向阳社区党支部书记顾想平提出,推进四湖流域综合治理。

顾想平介绍,四湖流域是指长江中游一级支流内荆河流域,因境内有长湖、三湖、白鹭湖和洪湖而得名,地跨荆州、荆门、潜江三市。

由于靠近长江,四湖流域过去非法采砂、化工围江等破坏环境的现象较严重。近几年来,通过沿江岸线整治、退垸还湖、统筹城乡生活污染治理等措施,两岸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但是,水患也是困扰该流域的问题。多年以来四湖流域水利工程一直处于超负荷运转之中,防洪排涝能力不足,加之历史原因造成过度开发围垦,使蓄泄格局恶化,洪涝灾害时有发生。2016年,湖北省出台措施,使四湖流域防洪排涝问题得到一定缓解。但剩余的入湖河流、重点排渠、重要支渠,成为四湖流域水利基础设施的薄弱环节。

顾想平建议,国家有关部委将四湖流域骨干河渠项目纳入“十四五”规划,并在中央投资安排上予以支持,推进项目尽快实施。


李国璋

全国人大代表李国璋

设立长江经济带发展基金

“还记得2018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长江沿岸生态环境和发展建设时,首站就来到了兴发集团宜昌新材料产业园。两年了,总书记的嘱托犹在耳畔。”全国人大代表、湖北兴发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国璋说,作为全国最大的精细磷化工企业和三峡库区最大的移民搬迁企业,兴发集团近年来围绕长江大保护,展示了壮士断腕的决心:主动关停临近长江的32套生产装置,对沿江装置搬迁腾退的900米岸线进行土地修复,投资10.7亿元扩容改造环保装置。

“在倒逼自身转型发展中,兴发以实际行动证明了绿色发展大有可为。”李国璋建议,中央财政设立长江经济带发展基金,并引导社会资金参与,鼓励银行在生态长江建设项目上给予专项贷款支持。

2019年,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打响,污水和工业污染治理、环境服务生态修复、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管网建设等领域也随之释放出更多的产业机遇。李国璋说:“政府要做好引导与支持,企业自身也要积极作为,抢抓产业转型机遇,注意在建设新项目的过程中,用增量消化存量矛盾。”

施卫东

全国政协委员施卫东

一体化思维推进长江大保护

“要以一体化的思维,协调推进长江岸线依法科学治理。”全国政协委员、南通大学校长施卫东告诉记者。

施卫东认为,第一是加快长江保护法立法进程,形成长江生态环境硬约束机制。通过完善的法律体系,对生态岸线与生活岸线实施严格的建设控制,对生产岸线、港口岸线依法进行资源整合、转型升级,切实提高长江岸线资源的保护能力和保护水平。立法颁布后,还要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强化全社会保护生态环境意识,并将普法与执法深度融合。

第二是一体化思维,应以规划引领促进岸线资源保护。施卫东说,应该加快推进沿江省市地方规划体系修编和对接,增强岸线及腹地产业的联动性,促进岸线与腹地产业协调发展;制定沿江重化工企业绿色转型专项规划,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为主攻方向,推进两化融合与智能制造,实现重化工绿色转型。

第三是加快优化岸线治理体系。建立以国家长江办为主导,整合交通、土地、环保等部门,协调沿江11省市,形成条块结合、上下联动的体制机制;成立多元主体的观察员小组,设立包括水质、生态、排放、防洪、可持续发展规划等技术和专业协调工作组,构建治理、环保、防洪和发展融为一体、统筹兼顾的科学治理体系。

刘璠

全国人大代表刘璠

加快搬迁化工污染企业

“江苏处于长江下游,我们对长江生态治理感受更加深刻。”全国人大代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骨科主任刘璠告诉记者,来自江苏省生态环境厅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4月,主要入江支流45个控制断面优Ⅲ比例为95.6%。

目前,江苏已建设沿江绿化带5100亩,新增江滩湿地约2380公顷,实施沿江生态岸线、自然保护区、湿地等恢复工程,以保护生物多样性。最近几年南京江豚种群逐步稳定,太湖流域多年不见的“吉祥三宝”(桃花水母、白鹭、地衣)也开始回归。

为长江生态保护“让路”,长江沿线多地纷纷出台政策,搬迁化工企业及园区。江苏在2018年就曾发文明确,严禁在干流及主要支流岸线1公里范围内,新建布局化工园区和化工企业;鼓励距离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岸线1公里范围内、具备条件的化工企业搬离。

化工企业搬迁后,如何还两岸“绿颜”?刘璠认为,一江清水浩荡东流,离不开上中下游的协作。他建议,各地要充分利用好长江沿线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发展旅游休闲和绿色经济,“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这样才能实现在做好大保护的情况下,又能将美丽的长江留给千秋万代。”

王美华

全国政协委员王美华

长三角应联动治理水体污染

“随着长三角区域经济活动的迅速增长和不断升级,区域水体污染问题也日益严峻。长三角地区应该携手起来,形成联动治理的机制,为长江大保护做贡献。”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王美华说。

针对这一问题,王美华提出了三点具体建议:

第一,强化顶层设计,共享信息数据,优化调度,加强联防联控。以水环境质量为焦点,通过强化体制机制,来加强全流域、跨区域的战略性事务统筹协调和督促检查。同时在摸清区域环境本底、保障数据利用价值的前提下,结合智慧水务建设,逐步构建一体化监管体系,来支撑协同管理以及监管,共享严重失信企业信息,并实施联惩联奖措施,杜绝污染企业在地区间的转移。

第二,采取系统治理手段,以水环境质量为主要目标,以实施排污许可为手段,提出系统化的方案。从生态系统整体性,特别是从江湖关系的角度出发,采用控源、截污、内源控制、生态修复、活水保质技术路线,实现源头、过程、末端全过程的控制。

第三,加快补齐城镇污水处理相关设施的短板,实现城镇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全达标。 

【责任编辑:王会】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