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

“冰与火”仅一门之隔 33℃温差下每天工作16小时 送冰人守着清凉热得汗直淌

发布时间:2020年08月18日07:10 来源: 楚天都市报

碎冰

钩冰

朱亚明烈日下送冰

楚天都市报见习记者 赵德龙 记者 刘孝斌 摄影:楚天都市报记者 萧颢

存放冰块的冷库内外,温差30多℃。在武汉市江汉区姑嫂树农贸市场,送冰人“亚哥”每天就穿梭在冷库内外。

“亚哥”名叫朱亚明,46岁,每天的工作就是取冰、碎冰和运冰。大热的天,他虽然和冰块打交道,却时常汗流浃背。

冷库门槛是冰与火的界线

昨天下午1时20分,江汉区姑嫂树菜市场热得像个大蒸笼,气温高达37℃。

一辆小四轮货车开进市场,车尾停在朱亚明的冷库门口。旁边的商贩说,“亚哥的冰来了。”

冷库里,4℃左右。冷库门一开,寒气往外冒,一股凉意袭来。“冰块要抓紧搬进冷库,外面温度太高,冰块容易化。”朱亚明说着,忙活起来。货车上的长方形冰块,顺着铁制滑梯滑下。朱亚明一脚踏在市场,一脚踏在冷库。冷库的门槛,成了“冰与火”的交界。

这一车冰共计80块,每一块50公斤。朱亚明将冰块运进冷库,摆放整齐。收完货,从冷库出来时,他的额头上冒着细密的汗珠。

穿梭忙碌 冰在滴水,人在滴汗

冷库内的冰,会送到市场内蔬菜、水产、海鲜等各个摊位,用于保鲜。

“亚哥,来两块冰。”菜场卖鱼的老板万先生,是朱亚明的常客。万先生说,考虑到成本,每天从朱亚明处购买60元钱左右的冰量,保证水温在10℃左右。

冰块沉,朱亚明用电动车送。一辆使用7年的电动车,座椅已破损,是朱亚明的老伙计。“亚哥,搞快些,你的冰在滴水。”沿路商贩和朱亚明打趣。

来自孝感的万先生在这个市场有个活鱼摊位,销售草鱼、财鱼、鲫鱼、鳜鱼和黄颡鱼等。七八个鱼缸依次排开,里面活鱼正翻腾跳跃。朱亚明送来的冰放下去,鱼儿游得更欢了。

除了水产需要冰块降温,蔬菜也需要,尤其是叶子菜,冰块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保鲜作用。杨女士和老公是四川广安人,来武汉卖菜多年。下午非常炎热,不过她家的空心菜还是很新鲜。杨女士的保鲜秘诀,就是使用钻有小孔的大塑料瓶,装上朱亚明送来的碎冰块,不时给蔬菜浇冰水降温。

朱亚明有碎冰机,不仅卖冰块,也卖碎冰。接到顾客电话,朱亚明起身从仓库取出整块冰,粉碎后装进黑塑料袋,给顾客送去。记者看到,朱亚明送冰忙得很,脸上汗直淌。

一天两次上堤给防汛人员送冰

8月上旬,除了日常在菜市场的送冰工作,朱亚明每天还有两趟雷打不动的任务,就是给东西湖防汛工作人员送冰,上午一趟,下午一趟。

8月7日下午4时许,到了给东西湖防汛大堤值守人员送冰的时间。“从冷库将冰块搬出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冰块很重,并且滑,一不小心掉下来,砸在脚上,容易受伤。”朱亚明用铁钳将冰块从冷库拖出来,用电锯将冰块切割为四段,再用铁钳子一撞,冰块自然断开,搬上他的面包车。

东西湖大堤上禁止社会普通车辆通行,朱亚明的面包车挡风玻璃前,放了一块“防汛车辆通行证”的塑料牌子。

朱亚明将冰块从车上抱下来,放进桶里。冰块贴着他的身体变成水,顺着他的黑粗胳膊流下。

堤坝上共有7个巡坝值守点,每个值守点至少要两块冰,朱亚明将冰块一一送到,已是满身汗水。

回到菜场,朱亚明一口气喝完一整瓶矿泉水,一只小狗围着他打转。“它叫豆豆,两岁了,也怕热,爱偷冰吃。”朱亚明摸着小狗笑了。

忽热忽冷 每天工作16小时

正值伏天,姑嫂树农贸市场每天至少要用60多块冰。整个7月,市场用了近2000块冰。

“算起来也有十多万公斤了,不过卖冰块也分淡旺季。”朱亚明说,现在是旺季,天气越热,生意越好。

送冰块是力气活,挣的是辛苦钱。早晨4时起床,一直要忙到晚上8时。每天4000公斤冰块,搬上搬下。在烈日下,热得喘不过气,抱着冰块却寒冷刺骨,又热又冷又累,这滋味儿不好受,朱亚明说。每天晚上回家都感觉胳膊很酸,有时拿筷子都费劲。很辛苦,但是只要回去睡上一觉,第二天还是接着干。“疫情都经历过,随么事都不怕了。”

今年与往年相比,生意有些下滑。往年朱亚明雇用了两个工人,今年工人没来上班,所以每个环节都是他自己干。家、姑嫂树农贸市场、东西湖大堤,三点一线,串起了朱亚明最近每天的生活轨迹。

冬天不需要冰块,所以朱亚明卖冰的营业时间从每年4月到11月。其余时间,朱亚明还干老本行,在市场卖鱼。他早先就在菜场卖鱼,后来发现菜市场冰块需求量大,夏季改送冰,没成想这一干就是6年多。

朱亚明是武汉人,说话大嗓门,做事也泼辣。一儿一女,儿子22岁,在电影院上班,女儿读高二。

他有3个爱好,喝酒、吹牛和唱歌。“这3个爱好顺序不能变,先喝点小酒,再吹牛,然后唱歌。”

朱亚明喜欢唱亚东的歌曲,尤其是那首《向往神鹰》。“俯看天外之间,止不住热泪盈眶,父辈们朝圣的脚步,还在回响。”朱亚明说着唱了起来。


【责任编辑:张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