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日报

许家冲村:棒槌捶出新生活

发布时间:2021年07月06日07:06 来源: 湖北日报

许家冲村游人如织。去年,该村接待省内游客6万多人。 (通讯员 张国荣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乐克 通讯员 袁平

编者按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荆山楚水间,全面小康的画卷精彩纷呈。连日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进乡村和社区,感受全省城乡尤其是基层农村的巨大变化。

2018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来到紧邻三峡大坝的宜昌市夷陵区太平溪镇许家冲村,了解这个移民村的变迁和发展特色产业等情况。

当时,正在村里洗衣服的几位村民告诉总书记,过去是在江边洗衣服,现在村里建起了便民洗衣池,用上了自来水,既尊重了生活习惯又很环保。总书记接过洗衣用的棒槌,俯下身,试着捶打了几下衣服。习近平说:“看见大家日子过得好,我高兴。”

今年7月1日,许家冲村党员及村民代表100多人集中收看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村双狮岭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望华鑫带领社员一起宣誓:“守好生态,奔出幸福,为创建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贡献一份力量。”

“总书记叮嘱我们好好保护母亲河”

在许家冲村村口,有一排铺着洁白瓷砖的洗衣池,村民望运珍一边用棒槌捶打着湿衣服,一边介绍:“我们洗衣服的水都是从山上来的泉水,脏水都汇集到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流到长江。这3年来,几乎一天一个变化,你看,洗衣池边又多了新装备。”

旁边的村民纷纷表示:“总书记叮嘱我们好好保护母亲河,我们要从自身做起,争当生态村民。”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发现,洗衣池旁边有红色、蓝色、褐色、绿色4种塑料桶,整齐排列。“这一个是装普通垃圾,一个是装可以循环利用的垃圾。这个就放菜叶之类的餐厨垃圾,那个放医疗罐、酒瓶类的。”望运珍指着垃圾桶挨个向记者介绍,这里不仅实现干湿垃圾分离,而且村里采取积分兑换方式,鼓励村民将家里可回收利用的塑料、泡沫等收集起来,兑换生活用品。“这解决了白色垃圾的回收问题,避免流入长江。”

垃圾分类、干湿分离、污水截污,在许家冲村已实现户户全覆盖。记者跟随望运珍来到她家,参观户内的垃圾和污水收集设施。这栋2层小洋楼重新装修后,清清爽爽,旱厕早就改成了蹲便器,家里也装上太阳能热水器,淋浴房和洗手池排水都通过下水道,流进村里的污水收集管道,进入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

村级污水处理厂引来城里伢

洗衣池的对面,就是许家冲村污水处理厂。32岁的武汉姑娘卢婷,来到许家冲村污水处理厂从事技术员工作,一干就是8年。

“每天都是同污水打交道,首先开启处理格栅,清理污水中的漂浮垃圾……再启动旋流除砂器、调节池等,随时观察运行负荷,调节出水大小……处理后水质稳定达到二类Ⅰ级标准再排进长江。”

卢婷告诉记者,工作很繁琐,一天24小时连续值守,好在可以工作7天轮休7天,兼顾村里上班和武汉生活。

没想到的是,这个村级污水处理厂总共聘请了8位技术员,今年又来了一个武汉小伙喻子丰,进入厂区机修班。面对农村污水处理老大难问题,许家冲村通过引进社会化服务,既解决生态发展也实现城里人到农村就业,打通城乡融合新渠道。

洗衣池对面,还有一个特殊的观景台。站在这里,可看着污水经处理后重归清澈,缓缓流进长江。

“现在三峡集团接手污水处理厂,即将对设备进一步升级,提升效能。”卢婷介绍。

有38家民宿,洗衣棒槌成“网红”产品

洗好衣服,61岁的谭昌英赶紧往家赶,“还要去家门口的茶园里忙活咧。”

许家冲村大部分的土地已经退耕还林,森林覆盖率达到85%以上,剩余的少量耕地大多种了茶树,既利于水土保持,收益也高。

她家不到半亩的茶园里,安装了粘虫板、太阳能灭蚊灯。谭昌英告诉记者:“用物理方式除虫,大大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

夷陵区双狮岭茶叶专业合作社,是村里最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主打绿色有机茶,老书记李文洪是专业顾问。“为了节能减排,在总书记视察许家冲村以后,村里投资近100万元,安装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烧煤改为用电。”他说。

目前,双狮岭合作社在夷陵区有5000亩有机茶生产基地,网络茶农近千家,年产干茶2000吨,其中精制绿茶200吨,不仅带动茶农、社员共同致富,还做强了村集体经济。2020年,许家冲村农民人均纯收入20380元,集体经济收入53万元,较2017年分别增长47.9%、100.3%。

2018年,韩永红的“韩家大院”在村口开业,成为许家冲村第一家民宿。如今,许家冲村已有38家民宿,通过发展村文化旅游产业,孵化“三峡绣娘”“ 三峡·艾”等特色文化产品,连洗衣棒槌都成俏销的“网红”产品。

2020年,许家冲村接待省内游客6万多人,村民增收300万元,集体增收27万元,近200人端稳旅游“饭碗”。

链接

生态小康的宜昌答卷

地处长江上、中游分界点的宜昌,转变方式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藏富于民,走出了一条生态和谐、既优又美的小康之路。

2017年以来,宜昌开始大力推进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一家独大的化工业比重持续下降,而以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不断增加,占工业总产值比重已经超过40%。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工业转型助力宜昌守护一江清水,给经济发展提供了持续动力,乡村振兴则成为奔向小康的另一个“发动机”。

在三峡库首第一县秭归,夏橙近日持续走俏。通过品种改良和科学种植,秭归实现了全年有鲜果供应。推动脐橙产业转型升级,建立脐橙价格指数和电商产业,目前秭归县脐橙种植面积40万亩,产值近30亿元。

另一组数据显示,借助脐橙、茶叶、乡村旅游等产业发展,宜昌市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24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截至2020年底,全市16.3万户44.25万贫困人口(2014年数据)全部脱贫;贫困户人均纯收入从2015年的4506元涨至11204元。

产业发展、生活水平提升,不少村民从城市回流,这对农村社会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宜昌正编织一张精细的基层治理和服务网络,持之以恒保障和改善民生。

【纠错】编辑:郭蔓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