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吃俭用,一年到头难买一件衣服 艰苦朴素,一部老人手机用了很多年
这对夫妻把公益进行到底
19年资助30多名困难学子
今年60多岁的谢凤丽,一年到头难得买件衣服,却在省吃俭用的19年里,慷慨地将钱捐给求学的家庭困难学生。
自从2003年通过南国都市报资助第一笔500元的助学金后,家住海口的谢凤丽和丈夫便开始了资助家庭困难学生上学的“事业”。
19年了,夫妻二人一直在干一件事,默默地资助着海南各地困难大学生,帮助30多个孩子顺利上大学。谢凤丽把捐助的孩子当成朋友,孩子们也都亲切地唤她谢阿姨。这些年来,孩子们给她写的信件已攒了厚厚一大摞,她将这些信编成册,当成宝贝一样放在身边。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 记者 孙春丽 文/图
谢凤丽留《南国都市报》作纪念。
夫妻19年资助30多名学子
19年来,谢凤丽和丈夫黄进文的资助从未间断,资助的费用也从最初的500元提至8000元不等,帮助了30多名困难学子求学。
自从2003年通过南国都市报资助第一笔500元的助学金后,谢凤丽和她的丈夫便开始资助困难学生上学的“事业”,这一做就是19年。
高考一结束,已经退休的谢凤丽每天都会拿着《南国都市报》细细地看,“农村的孩子很不容易,能考上大学的,我都想帮帮他们。”因为家庭的原因,谢凤丽没上过大学,这让她很遗憾。“以前我没有机会上学,深知教育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我不想让这些孩子走我的老路。”
谢凤丽一家人生活都很节俭,“省下来的钱可以圆孩子们的读书梦,这多值得呀。”谢凤丽笑着说,钱花在哪里都没有花在孩子的教育上值得。
谢凤丽看上去总是干干净净、整洁大方,显得朴素而有精神,使用的老人手机也是儿子换新手机后留下来的。“这手机都用了好多年了,只要不坏都可以用的。”谢凤丽说,家里东西不坏都可以洗洗接着用,家里收藏信件的箱子也是多年前买的。看着被资助的孩子能接受好的教育,不断地成长,她觉得自己很快乐。
最初动机:孩子不能辍学
谢凤丽1975年到定安县新竹镇下乡,在下乡的5年里,她从扛不起锄头到熟练地做农活,当地农民给了她很多帮助。谢凤丽心怀着感恩之心,2003年看到定安女孩邓超群因家庭贫困求学难的报道后,她立马资助了邓超群500元,这是她当时大半个月的工资。也就是这500元的助学金,开启了谢凤丽长达19年的助学之路。
谢凤丽说:“我和丈夫的想法很简单,我们的生活、吃穿也很简单,不需要花什么钱。我就想帮助家庭困难学生,这对个人、家庭、社会、国家都有好处。”
从此,夫妻俩每年都会拿出部分工资,资助困难学生上学。谢凤丽说:“我们最大的快乐就是看到孩子在学校里好好学习。”
“那时候工资不高,好在老公支持我,刚做这个事就觉得不管钱多钱少,一定要坚持!”谢凤丽说,自己最初捐资助学唯一的心愿就是孩子不能因没钱而辍学。
把资助学生的来信当宝贝
“阿姨,您们好!十分感谢您们的热心帮助,感谢您们的爱心,我在学校很好,天气越来越冷了,叔叔阿姨要多加注意身体……”
这是2008年,一位姓王的受捐学生写给谢凤丽的信,每一位受捐学生都亲切地称呼谢凤丽为阿姨,而谢凤丽也在心里将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和朋友。
类似的感谢信夫妻俩收到厚厚一大摞,这不过是其中一封。还有一张皱皱巴巴的捐款单,详细记录了夫妻俩多年来向社会捐款的数目和受资助学生名单。
在谢凤丽的住处,她珍藏了两件宝贝,一是她多年积攒下来的邮票,另一件则是资助学生给她写的信件。她将这些来信编订成册,看到这些信件,她就能想到这些学生的样子,有的还能说出来这些学生在哪里工作。
谢凤丽当年捐助的很多对象,目前已成家立业,这些曾受她资助的天南海北的学生娃一直都跟她联系。“我在学校很好,很努力地学习,您要照顾好自己和叔叔。”这样的话,在谢凤丽资助的学生的来信中频频出现。每一句类似的话,都让谢凤丽感觉特别贴心。
丈夫生病住院 资助生如亲人般千里来照顾
早些年受到谢凤丽和黄进文资助的大学生,已进入社会各个岗位。有的成了公司总经理,有的则走在公益第一线。
“待日后我有能力时,我会像你们一样,帮助他人,把这份爱心接力下去……”受到夫妻俩资助的困难学生,他们保持与谢凤丽的联系,做一个有爱心的人。他们在大学期间,自愿参与公益性社会服务工作。自强不息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责任感的人。很多被谢凤丽夫妻俩资助过的孩子都会抽出时间来看望他们。
“这些孩子都非常懂事,懂得感恩,有爱心。”谢凤丽告诉记者,5月15日,黄进文身体不适住院进行手术治疗,令谢凤丽感到欣慰的是患难见真情,她资助过的学生彭家奔听到消息后,凌晨三点从南宁坐飞机赶回来,人手不足的情况下,在医院24小时陪护,细心照顾黄进文。
“阿姨和叔叔人都特别好,我能帮的一定都会帮忙。”彭家奔说,如今他已经大学毕业,也会像阿姨和叔叔一样,去帮助有需要的人。
5月31日,黄进文又进行第二次手术的过程中,2015年资助过的姑娘韩妙妙,当天晚上赶到手术室,一直守到第二天。手术4天后,资助过的学生钟仁参也赶到医院帮忙。
谢凤丽说,资助的学生,也许还不能立刻回报社会,但她对孩子们充满信心,会凭借自己的力量反哺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爱的付出总是无私,爱的反哺最是动人。
在19年的光阴里,谢凤丽和黄进文持之以恒的付出,也看到了一批批贫困学子长大成才。他们带着爱心前行,更将爱心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