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

山区小伙举债办学坚守四年 给农民工孩子、给残障孩子一个读书的地方

发布时间:2022年01月14日07:11 来源: 楚天都市报

育红学校教室内景

师生自制手绘的装饰

校长傅福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丁伟 李贤诚

近日,云南富源县“最美母亲”李荣芬打三份工,一天四趟背脑瘫儿子杨鑫盛上学的故事,令无数网友泪目(极目新闻此前报道)。

而当初,正是富源县扶贫育红学校(以下简称“育红学校”)校长傅福接纳了这名特殊孩子,才让杨鑫盛有了一个合适的读书场所。在这所民办小学里,还有不少孩子和杨鑫盛有类似的情况。

“学校里的残障儿童,我都是让他们免费就读。还有很多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周末都是在校住宿,拜托给学校的老师照顾。”校长傅福说。

在这所民办学校,傅福已经坚守了四年,当地教育部门和社会人士对这所学校有所帮扶,但为了办学,傅福背负了不少债务,学校的老师也默默付出了许多。办学不易,他期盼这所学校能获得更多的关注,能够继续办下去。

一座藏在城中村的民办学校

“师傅,去育红学校。”1月11日一早,极目新闻记者在富源县城拦下了一辆出租车,但熟悉这座小县城的司机大姐,似乎对这个地点有些陌生。最后,在手机地图的导航下,她才将记者带到了1.5公里外的目的地。

这是一所藏在居民区里的学校,离主街有二三十米远。两扇漆着红漆的铁门,一块擦得干净锃亮的校牌,构成了这所民办学校的“门脸”。学校左侧不远处,是一处老旧的城中村,育红学校里的部分学生和他们在县城打工的父母租住于此。

校长傅福身形消瘦,皮肤黝黑,但看上去十分干练。

“这里硬件设施虽然比不上公立学校,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傅福介绍说,育红学校是一所1998年成立的民办学校,他于2018年接手后,将学校搬到了现在的位置。目前学校有18名任课老师,从幼儿园到六年级一共有156名学生,其中69名孩子是寄宿生。

不大的校园里,只有一栋“L”型的三层建筑,建筑物内功能分明:主楼为教室,副楼分别为食堂、办公室以及学生宿舍。校内的操场占地约一百多平方米,包含主席台、篮球架和滑梯。为了拓展孩子们的活动空间,傅福和老师们还合力把楼顶打造成了学生的活动场地。“我们这所学校在大山的背阴面,阳光少,楼顶高一些,学生们可以多晒一晒太阳,他们都爱到这里来。”傅福说。

铺在教室走廊上的防滑垫、墙角处的海绵垫、老师带着学生手绘的各种卡通提示……行走在校园里,处处可见用心的细节,学校虽然简陋,但十分干净。傅福说:“我们民办学校经费有限,但只要是公办学校有的东西,我都会尽自己所能,想办法给孩子们添置上。”

为办学连掏粪坑的活都干过

1987年出生的傅福,是一名来自富源山区的彝族小伙,从小他的梦想就是走上讲台,当一名老师。

“小时候,我们村子里就有十几名老师,家里的四邻也都是老师。在村里人看来,老师是一份崇高的职业。长大后,我就选择了师范学校。”傅福说,正是因为从小耳濡目染,再加上深知以前在山区读书的不易,他决定以后做一名老师,帮助更多有需要的孩子。

2010年从曲靖师范学院毕业后,傅福也曾参加过公立学校的教师招聘考试,但可惜以一名之差落选。之后的几年,他在昆明跑过销售,也做过各种小生意,但一直都没有什么成就感。

“我还是想当老师,圆自己的一个梦。”傅福坚持着自己最初的梦想。

四年前一次偶然的机遇,傅福接手了育红学校。但之前教学点的环境不够理想,他想亲手为孩子们打造一个梦想的校园。“我们小时候读书都是走山路,要走很远才能到学校。正是吃过苦,所以我想帮助那些家庭环境并不是很好的孩子。”傅福说。

2018年1月,傅福寻觅到富源县城中村旁的一处仓库,美术专业毕业的他,开始在心里描绘着自己理想中的校园。

为将废弃的仓库改造成校园,傅福拿出了自己多年来的积蓄三十多万元,还向亲戚朋友借了四五十万元。“因为经费紧张,为了省钱,很多事情都是我自己干,铺地板、刷墙、搬材料,这些活儿我都干过。”傅福说。一名老师说,“当时为了改造校内厕所,傅校长连掏粪坑的活儿都干过。”

2018年3月1日,育红学校新址的第一次升旗仪式正式举行,国歌声在这所城中村旁的民办小学里回荡,孩子们有了一个新的“家”。

老师家长都体谅学校的难处

育红学校是一所民办学校,学生每学期的学费只有600元,对于一些特别贫困以及残疾儿童的家庭,傅福还予以学费减免的照顾。自筹经费有限,而经营学校每年要支出数十万元,包括仓库每年的租金就要十多万元。虽然当地教育部门每年给予了一定的支持,但傅福掏钱贴补投入三四年后,再也支撑不下去了。“按现在的状况,最多能坚持到今年7月份。”

考试结束,寒假来临,三位老师的请辞报告出现在了校长的办公桌上。作为两个孩子的父亲,傅福很能理解老师们的难处。“每个人背后都是一个家庭,都有几口人要养活,这些老师拿着一个月两三千元的工资,既要传授学生们知识,又要照顾学生们生活起居的方方面面。”傅福说,老师的辛苦,作为校长他都看在眼里,但是他却无力给予相应的回报。

富源地处山区,冬天温度可低至零下,对于没有暖气的教室和办公室,老师们有时候也会随口抱怨两句。每每此时,傅福都会开玩笑化解:“冷是因为你们太瘦了,你看我们胖的就不冷。”傅福说,其实他也冷,有时甚至要靠来回踱步取暖。

“学校困难,老师们给了我极大的包容,许多家长们也能体谅学校的难处,这些我都很感激,大家在一起就像是抱团取暖。”傅福说,学校的曹老师曾在公立学校工作多年,前几年因为编制问题从公立学校离职,后来他把曹老师邀请到了育红学校教学,同时负责治安工作。现在曹老师的爱人也来到了学校,在厨房负责学生们的一日三餐。“曹老师家离学校比较远,两口子每天天不亮就出发往学校赶。”

为了节省开支,傅福还曾带领老师从校门口的河里挖出淤泥种菜。有的学生家长了解学校的难处,每次外出打工回来,都会给学校送袋米、拿桶油、提袋青菜……

傅福说,这个学校令他感动的事很多,每个孩子家庭背后的不易他也了解,“我们学校办学条件还不够好,我们没有音乐教室,没有活动室,老师们没有办公电脑,我们能做的就是给予像杨鑫盛这样的学生更多的照顾,让他们在学校里能学到知识,能学会和人相处,能让常年在外打工的家长放心。”

希望学校能够继续办下去

太阳落山,冷风迎面吹来,傅福靠在教学楼楼顶围栏上,诉说着办学的不易和梦想之下绕不开的柴米油盐。傅福边说边摘下眼镜抹着眼泪,径自向楼顶的一端走去,上面有个小隔间,压力太大他就会来这里哭一会。

近年来,当地政府部门给予育红学校诸多关怀及帮助,先后提供了多项经费补助及政策扶持,孩子们还长期享受免费的营养餐。此外,主管部门还牵线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及企业,为学校捐助了各类物资及书本。曲靖当地爱心人士老陈多次来到学校,为孩子送来鸡蛋、酸奶等营养品,今年冬季还给学校装上了热水器,更方便了孩子们的日常生活。64岁大叔赵学良为孩子送来各类生活用品,不断改善学生的学习生活条件。

傅福的母亲在县城里给他照看着两个孩子,大的7岁,小的1岁半。最近3天,傅福和母亲没有说一句话,平时经常打电话的父亲也没有和他联系,傅福说可能因为媒体的报道,家里人了解了一些他所做的事,也知道了他的难处。

“我不敢跟他们说话,我怕一听到他们的声音,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傅福说,他以前都是给家里报喜不报忧,现在太难了,他想把学校的事讲给更多的人听,希望能换来社会和爱心人士的一些帮助,把学校继续办下去。

【责任编辑:杨威】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