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省直快讯

湖北通城:建村级联合党委 抱团闯振兴新路

发布时间:2022年04月08日12:55 来源:

农村联合党委试点。通讯员刘建平 摄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刘建平 闫雯雯 葛七甫)湖北省通城县积极开展农村联合党委试点工作,通过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建立起“强村带动型”“产业互助型”“易地搬迁型”“村企(校)联建型”四种类型6个联合党委,趟出了一条区域化党建助推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云溪湖联合党委服务项目建设。通讯员刘建平 摄

组织融合  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春日的云溪水库,机声隆隆,施工正酣。“联合党委帮了大忙,施工没半点纠纷”。除险加固项目建设负责人感激地说。

通城县云溪水库是一座中型水库。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是咸宁市“十三五”重点水利工程,项目计划工期为21个月。

2021年初,关刀镇将经济实力较强的杨家村党支部,与周边相邻的道上村、高桥村、云水村党组织联合起来,建立“强村带动型”云溪湖联合党委,探索实施“党建引领、强村富民、抱团发展、合作共赢”的发展路径。

联合党委挂牌成立之后,多次召开会议共同商议云溪湖共建共治等相关事宜。党支部书记由4个村支部共同推选能力强的杨家村党支书记担任。在云溪环湖公路修建中,联合党委大大提高了4个村的沟通效率,涉及村与村之间的用地、用工问题得到快速协商解决,项目得以在短期内顺利完工实现通车。

在联合开发油茶基地时,云水村凭借丰富的经验,派出技术指导员到高桥村、道上村指导种植,做到统一施肥、统一打药,基本实现了统一管理,大大节约了种植成本。杨家村在中药材种植方面有一定的基础,先后培育出黄精、覆盆子、贝母、黄柏等中药材基地。在杨家村的带动下,道上村今年也新建了500亩覆盆子基地。

“凝聚党建合力,推动基层治理由‘单打独斗’向‘合力共治’转变。联合党委积极探索‘小网格’大党建治理模式,探索建立以党组织为核心,村委会、监委会、民间协会、党员志愿者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一核多元’治理体系”。昨日,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杨昌在云溪调研时深有体会说。

联合党委创办的黄袍山驿站农特产品交易中心生意火红。通讯员刘建平 摄

发展融合  凝聚乡村振兴“新能量”

一边是火热红色游,一边是火爆农产品交易,4月8日,塘湖镇黄袍山驿站农特产品交易中心迎来一批又一批游客。

塘湖镇抢抓荻田村建设全国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机遇,将地域相连、产业相近、资源相同的荻田、望湖、大埚、雷吼等4个村联合起来,成立黄袍山红色旅游“产业互助型”联合党委,促进富硒资源互补发展,做大做强特色产业。

自去年7月份成立以来,该联合党委共发展富硒大米、富硒花生、富硒茶油、富硒蔬菜、富硒水果农特产品种植650亩,推出了“黄袍山富硒三宝”“常青琳”富硒油茶等品牌,通过黄袍山驿站农特产品交易中心,形成“线上+线下”的销售模式。今年头3个月,富硒农产品“线上”销售额达150万元,“线下”销售额达230余万元。

“过去,各村之间单打独斗,发展产业规模小、风险大。成立联合党委后,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农村发展有了强大的组织保障。”黄袍山富硒公司总经理夏扬会对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

同时,该镇充分挖掘各村的红色资源,打造出一条红色教育旅游农业产业链,重点对联合党委4个村的红色资源进行大收集、大盘点,新建2个“红色讲堂”和文化长廊,打造“五个一”精品旅游线路,带动当地发展农家乐、民宿店、特产店80余家,村民人均增收1.4万元。塘湖红色小镇在“灵秀湖北•十佳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评选活动中位列第五名。

“易地搬迁”联合党委促创业就业。通讯员刘建平 摄

服务融合  实现民生保障“新突破”

“村里想方设法开辟就业渠道,不愁没事做,没钱赚。” 大坪乡大坪村异地搬迁脱贫户胡三牡吃完早饭,跨进家门口乡村微工厂,干起加工鞋子活儿,3000元一个月,还照顾了家庭。

为确保附近4个村的45户脱贫户149人,在村集中安置点乐业,大坪乡药姑村、大坪村、内冲瑶族村、栗坪村成立“易地搬迁”联合党委,以党组织优势为搬迁户在农业发展、就业创业和便民服务方面提供组织便利,提高搬迁户的幸福感。

在联合党委的组织协调下,安置点上的37户脱贫户就近租种田地50多亩解决吃菜。

在后续扶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联合党委新建了自来水增压泵,增设活动中心餐厨设备,常设1名管理员,服务安置点,改善点上居住环境,为搬迁人员提供公益岗位6个,为20多名劳动力提供培训就业。

麦市镇红石村、井堂村联合党委,采取“农户+合作社+高校”的方式,探索“一村一品”发展新路子。通讯员刘建平 摄

产销融合  引领乡村振兴“新路径”

“新建的蔬菜基地,种上了黄瓜、丝瓜、西红柿、辣椒等,直供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超市,不愁销路,价格还高于市场价。”望着碧绿的菜地,昨日,麦市镇红石村支部书记笑得合不拢嘴。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与麦市镇红石村、井堂村成立“村校联建型”联合党委,跨越村庄行政设置,成立4个合作社,采取“农户种养+合作社定价收购+高校直销”的方式,以党建 “+”为引领,探索“一村一品”发展新路子。

这2个村针对中南财政政法大学在果蔬和猪肉等产品的需求,打造葡萄产业园,西瓜基地、果蔬基地、火龙果、草莓等新型农村观光产业园,成立西瓜、胡萝卜等合作社,负责种植、采摘和收购,联合党委负责同中南财大对接销售,让农户放心种养,合作社安心收购,中南财大师生开心食用。

联合党委成立了豆制品专业合作社,以及“提供农资+保价收购”的经营模式,带动精准脱贫户69户,让群众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增收。

通过“村校联建型”联合党委,井堂、红石等村的集体经济年增收达30万元,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收。

“基础在联,关键在带,根本在建”,联合党委是通城县探索实施“党建引领、强村富民、抱团发展、合作共赢”的创新举措,做到有事一起扛、有难一起帮、有令一起上,形成乡村振兴强大合力。”通城县委书记刘中英目光眺得更远。

联合党委互帮互助,传技百姓。通讯员刘建平  摄

【责任编辑:叶辉】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