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日报

聚法治之力 绘幸福底色:湖北省“八五”普法中期工作综述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04日08:06 来源: 湖北日报

2022年5月12日上午,由湖北省司法厅、湖北省普法办主办,荆楚网(湖北日报网)承办的“好一个活‘法’——2022荆楚普法进行时”系列活动暨荆楚普法频道上线启动仪式在楚天传媒大厦举行。

“好一个活‘法’”——荆楚普法云课堂进校园第一期在武珞路中学东湖校区开讲。

武汉市司法局戒毒教育矫治所民警向广大网友传递“健康人生,绿色无毒”禁毒理念。

十堰市茅箭区法律服务志愿服务队走进田间地头,为茅塔乡村民宣传法律援助法。

湖北首列“民法典普法专列”开通,乘客在“民法典·普法空间”观看漫画。

法治兴则民族兴,法治强则国家强。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八五”普法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

自“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我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紧贴社会群众法治需求,圆满完成了“八五”普法中期工作各项任务,为我省“先行区”建设营造了和谐稳定的法治环境,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靶向发力 普法宣传“精聚焦”增实效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奋斗!”

11月28日,在我国第十个国家宪法日即将到来之际,省住建系统20名新任职领导干部、新录用公务员面向国徽,整齐划一地举起右拳,面向国旗,庄严宣誓。

宪法誓言,字字千钧,时刻牢记权力来自宪法,来自人民。

这是我省加强对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宪法教育的缩影。

弘扬宪法精神,增强宪法意识。我省突出宣传宪法,深入落实国家工作人员宪法宣誓和领导干部任前或新任宪法知识考试制度,抓“关键少数”以“考法”促“学法”,利用湖北省智慧普法依法治理云平台确定年度学法用法清单,全省国家工作人员线上线下考试做到全覆盖。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普法工作的首要任务。我省将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贯穿普法工作始终,以“关键少数”示范带动学。

省司法厅、省普法办在全省推动建立健全党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和党委(党组)会等会议前学法制度,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重点内容,纳入学校干部教育培训总体规划,作为党校必修课,开展多样化常态化培训。

在推进“八五”普法规划进程中,既抓好领导干部“关键少数”,也抓好青少年“未来多数”。

送法进校园,帮助系好青少年第一颗“法治纽扣”——

宜昌市举办法治讲座(报告)、法治班会3.4万场,组建50余人家庭教育促进法宣传队伍,面向家长宣讲300余场3万余人。

襄阳市1100余所学校组织50多万学生开展“我眼中的法治政府演讲视频”评选活动,有效培养了青少年法治精神和法律素养。

黄冈市推进法律进课堂,全市所有中小学都配备了专职法治课教师,每周至少开设2节课道德与法治课程,做到了“计划、教材、课时、师资”四落实。

在全省,开展“护航成长 与法同行”法治精品课征集展播活动,组织全省中小学教师、法治副校长、法律专业人士以民法典为主题录制课程,征集作品523件,网络投票累计票数达718万,总访问量近150万人次。

从“关键少数”到“未来多数”,从网上到网下,由点及面普法强基,推动全社会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普治融合 依法治理“多点开花”增效能

“八五”普法以来,我省突出普治融合,把法治宣传教育与加强法治建设、推进依法治理有机结合,实现由“点上开花”到“面上结果”转变。

以软法之治助力村(社区)治理——

省司法厅、省普法办联合省民政厅印发《湖北省“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指导标准》,进一步完善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配套制度,推动各地以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建设为载体,引领带动法治乡村建设。

大力实施乡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目前全省累计培育“法律明白人”95326人,实现每个村(社区)至少3名“法律明白人”的基本要求。

一个电话、随叫随到……“法律明白人”在宣传政策法规、化解矛盾纠纷、参与社会治理中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身边的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以法治文化浸润美好生活——

在校园,省司法厅、省普法办联合省法院、省检察院、省教育厅、省公安厅印发《湖北省中小学法治副校长选聘工作规定》,推进“法治副校长”进校园全覆盖。

在企业,“千名律师进千企”“公共法律服务进园区”“万所联万会”及公益法律服务“四进四送”等活动,通过订单式讲座、常态化咨询、规范化体检服务企业。全省各地将普法工作纳入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业绩考核范畴,分别通过定期举办“国资国企大讲堂”“法润民企”云讲堂,引导企业树立诚信守法意识。

以法治文化赋能基层治理提质——

湖北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结合工作实际,从抓落实的角度提出23项具体措施;

“法”“景”融合,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修订并印发《湖北省省级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创建管理办法》,开展第三批“省级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创建活动,包括“法治文化公园(广场)”“法治文化场馆”“法治文化村(社区)”“法治文化机关”等等。

一条条强有力的举措,一次次便民利民的司法服务、一场场真情为民的普法活动……全社会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氛围日渐浓厚,法治社会的基础日益稳固。

“智慧”赋能 让创新普法浸润人心

《好一个活“法”》专题片、自制微动漫《优化营商环境——武昌司法在行动》、创作情景剧《大篷车开进群众心坎儿里》……

围绕“八五”普法重点任务,我省运用新技术新媒体开展精准普法,全力打造湖北普法频道和荆楚普法云课堂,以普法微信公众号、普法微博、普法微电影等为载体,变普法宣传由“枯燥说教”为“生动演绎”,进而拉近普法与群众的距离。

推出“好一个活‘法’——荆楚普法进行时”系列活动。活动以“三个六”为主要内容贯穿全年,即六场直播云课、六大主题活动、六个主题视频。其中,在湖北日报5G演播室直播荆楚普法云课,累计吸引了328万人次观看。推出“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和“乡村振兴 法治护航”等系列普法宣传片,以及“天下无诈——全民反诈大闯关”H5、“漫说宪法”等新媒体产品,约20万网友参与到活动中来。

武汉普法全媒体平台着力于打造原创内容,创作了两部普法微电影《这是一条普法短视频》和《糖果与普法的邂逅》,微信视频号、知乎、今日头条等平台同步推送,形成覆盖广泛、立体传播、整体联动的普法声势。持续开展武汉市“普法网红”大赛评选活动,聚焦人民群众身边的热点焦点法律问题,组织普法网络直播,进一步放大了武汉“普法网红”品牌效应。

“智慧”赋能,创新普法,以“润物无声”的宣传,有力推动了湖北省普法宣传走实走新、入脑入心。

三年来,“湖北普法”微信公众号共发布3101篇推文,湖北法治网共发布10540篇稿件。“湖北普法”微信公众号荣获省委网信办通报表扬,被评为走好网上群众路线“2022年度百佳新媒体账号”。司法部共采纳湖北法治宣传典型案例57篇,2022年湖北进入司法部采纳的法治宣传典型案例库前十名。

潮涌荆楚千帆竞,奋楫争先正当时。

省司法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八五”普法征程上,将以更大力度、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推动普法融入日常生活、融入基层治理、融入法治实践,用高质量法治宣传教育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荆楚新篇章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全面贯彻实施宪法·专家谈

全面实施宪法保障中国式现代化

武汉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周叶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宪法集中体现了党和人民的统一意志和共同愿望,是国家意志的最高表现形式,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规定了国家的重大制度和重大事项,在国家和社会发展历程中始终发挥着指引基本方向、巩固发展成果、维护团结统一的重要作用。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就必须坚持全面实施宪法,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根本法治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为指引,与时俱进地完善和发展宪法,通过修改宪法、确立“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加强合宪性审查、树立宪法权威、弘扬宪法精神等保障宪法实施的关键性问题作出统筹安排,确保党和国家的事业行稳致远、确保人民当家作主得到有效实现。在既有关于宪法实施成就的基础上,我们必须进一步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必须将宪法作为根本依据深入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推动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进入更高阶段,最终保障中国式现代化在法治道路上稳步前进。

宪法是一种公共的精神生活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澜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秦小建

一国的文化是本国人民精神生活的具体化。精神生活富足,关乎着文化昌盛。党的二十大把“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激发了社会观念的深刻变革,基于对变局的思考,当今社会思想日渐活跃,价值日趋多元,观点碰撞日趋激烈。这是文化繁荣的基础动力,但也在局部引发了价值冲突难以调和乃至歧异等偏差,带来了消减社会共识的危险。

宪法理应成为一种公共的精神生活。宪法旨在为社会多元价值及其竞争合作提供框架秩序,从而凝聚和表达了社会的基础共识。也正是因为宪法是社会基础共识的规范载体,宪法才得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根本法。缘于此,宪法应成为诸种价值或观念的思想理据,宪法的精神、原则和规范应为价值冲突提供公共标准。诸种思想主张和价值言说,唯有援宪展开,方能获得公共性的准据,进而有效推进共识的达成。

在这个意义上,今天我们提出的“宪法精神”,是宪法作为公共精神活动的成果结晶。作为一种客观精神,宪法精神包括两个基本层次:一是不可变的基石,即社会主义本质;一是跟随时代发展、因应时代主题而凝练出来的特定时代精神。以“宪法精神”来评判思想论争、融贯价值争议、明确实践方向,是宪法作为公共精神生活的主要活动。

宪法凝聚了共识,但宪法本身也应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现行宪法公布实施40年,就是与伟大的改革同频共振的40年。历经5次修订不断完善的宪法,既是改革不断推进的成果,也规范和引领着改革。只有在全社会树立遵守宪法、尊崇宪法的观念,只有遵循宪法精神的指引,才能在复杂的改革进程中明晰基本方向,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培育文化土壤和精神力量。

增强宪法宣传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

中共湖北省委党校(省行政学院)政法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 徐伟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宣传宪法是“八五”普法的重点内容,增强宣传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可在“需求精准”“内容通俗”“方式灵活”上下功夫。

需求精准。宪法宣传教育要强化精准思维,坚持“致广大而尽精微”,根据各类人群不同的法治需求,分层分类开展宣传教育,形成法治需求与普法供给之间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如国家工作人员需牢固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由法定、权依法使等基本法治观念;青少年需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树立权利与义务、个人自由与社会责任相统一的观念。

内容通俗。宪法宣传教育要坚持问题导向,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从宪法规定、宪法精神切入,用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法开展普法教育,增强群众宪法意识,推动形成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的社会氛围。

方式灵活。宪法宣传教育要创新方法手段,坚持效果导向,在充分利用传统有效的普法方式基础上,推动单向式向互动式、服务式、场景式转变,从“要我学法”到“我要学法”,增强受众参与感、体验感、获得感。

【责任编辑:王会】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