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记者 白云 通讯员 董兴龙 孙逊
“我的眼睛就是尺。”曾有一位奥运冠军在冬奥会赛场上自信解说。
武汉市公安局武昌区分局视频侦查大队也有一位眼中有尺的“鹰眼神探”——民警张涛。他总能从千头万绪中发现蛛丝马迹,从毫不起眼处找到犯罪证据。他是罪犯的克星、群众的守护神。
图为张涛开展视频侦查
圆梦警营,火力全开
1993年,张涛退伍后来到武昌区分局成为一名巡逻民警,在那个年代他用双腿丈量辖区,在巡逻盘查中历练本领。
1997年7月,分局成立禁毒大队,平时表现突出的张涛从派出所调来成为缉毒民警。
1998年9月17日早晨,禁毒大队得到线索,汉口某小区附近有人贩毒。张涛与两名队友迅速赶去,发现贩毒团伙主犯高某,抓住时机将其控制,从高某居住的房间内搜出海洛因近千克。他们乘胜追击,顺藤摸瓜抓获5名同伙。张涛荣获个人第一枚三等功奖章。
几个月后,张涛再次荣立个人三等功。1999年1月28日,张涛在一处公厕抓获毒贩章某,并从其身上搜出一支仿制左轮手枪。在章某住处,张涛缴获上千克海洛因和一支五连发猎枪、十来发子弹。
“当时你不害怕吗?”同事担心地问他。
“我是警察,背后是千千万万的群众,不能后退。”回忆那些惊心动魄的抓捕场景,张涛脱口而出。
转换赛道,火力升级
2013年7月,武昌区分局成立视频侦查大队,大队领导特意把工作认真细致、干事耐得住寂寞的张涛“挖”了过来。
面对全新赛道,张涛每天盯着显示器一看就是几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一段录像不知道要看多少遍,直到发现其中的蛛丝马迹。眼睛看酸了,他滴几滴药水,继续奋战。
“视频侦查不是简单地看监控录像,核心是信息化。”张涛一头扎进公安信息化系统,去寻找破案线索,掌握的技战法也一天天丰富起来。为了多破案、快破案,他专门制作了一本“通缉本”来记载还未抓到的嫌疑人,一有空就在信息系统里搜寻。
一天凌晨5时,张涛起床上厕所后睡不着,拿出警务通查询,发现一名嫌疑人踪迹,立即联系同事到现场将其抓获。这段“上厕所仍在查案”的故事成为美谈。
2年间,张涛从他的“通缉本”上划掉了67名嫌疑人的名字。
图为张涛通过视频研判找到嫌疑人
不仅能抓人,更能挽损。2018年9月6日,武昌一户居民家中160万元不翼而飞,窃贼还在现场留下一张挑衅字条。
张涛发现这是一起精心谋划的大案,嫌疑人的狡猾程度远超一般窃贼。他转换思路,把视频侦查的目标对准被盗家庭的女主人,发现案发前连续三天,她去买菜的路上都被两名不明身份男子跟踪。
由此,张涛带队开启了200多个小时的视频追踪,追踪嫌疑人乘坐的机动车16辆,追踪线路长达100余公里,最终将2名嫌疑人绳之以法,将被盗现金全部追回。
转战视频侦查后,张涛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破案打击更准了、服务群众更快了,成为了群众眼中的“鹰眼神探”。
薪火相传,弦歌不辍
因工作出色,2019年5月,武昌区分局在视频侦查大队挂牌成立“张涛工作室”。工作室启用“警呼我应”的工作机制,只要基层派出所、警务站需要视频侦查介入,就会实时支撑。工作室引导各派出所成立“视侦探”,为基层培养更多视频侦查人才。
网逃蒋某明潜逃时间长达31年。2023年3月1日,“张涛工作室”发现一疑似蒋某明的男子出现在辖区。民警走访调查获悉,嫌疑男子自称“李某”,不久前来武昌区车家岭附近租住,在工地做搬运工。两天后,“李某”在租住地被民警抓获。DNA鉴定,他就是蒋某明。
“这名男子在街头出现时总是刻意躲避视频探头。”2023年10月的一天,张涛带着工作室成员对全省命案在逃人员进行排查时,发现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某超市附近有一男子与潜逃18年的命案逃犯于某高度相似。经反复比对、分析、排查,锁定此人就是于某。
2023年以来,“张涛工作室”助力分局抓获历年在逃人员45人,其中在逃10年以上的命案在逃嫌疑人3人;协助破获刑事案件118起。
据统计,从警以来,张涛共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3100余名,破获重、特大刑事案件和严重暴力案件400余起、命案14起,收缴毒品20余公斤,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13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