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醒龙在东坡赤壁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董淑健 摄影: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连志尚
10月21日,长江文学周“大家遇见大家·遇见苏轼”活动走进湖北黄冈,中国作协小说委员会副主任、湖北省文联名誉主席、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刘醒龙来到东坡赤壁,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张辉、谢思琴以《黄州美景花烂漫》唱段表达了欢迎之情,国家一级演奏员陈祖旺带来的洞箫与口笛演奏,让嘉宾们如痴如醉。
刘醒龙说,自己在黄州工作6年,曾多次打卡东坡赤壁。这一次,听着洞箫如同听到江风簌簌,江水拍岸之声。
东坡文化一直在这里陪伴着我们
上午9时许,刘醒龙在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张辉等人陪同下,走进东坡赤壁景区。
1991年前后,刘醒龙曾在离东坡赤壁直线距离仅数百米的黄冈群艺馆工作,与苏轼结下不解之缘。谈及那段经历,他说:“我非常感谢在黄州的那几年,东坡的人品和文品都不自觉地渗透到骨子里,影响深远。”
在黄冈那几年,刘醒龙创作出被称为新现实主义发源之作的《村支书》,接着写下中篇小说《凤凰琴》,由此步入个人创作高峰。刘醒龙当年工作过的那栋位于公园路5号的4层小楼今天还在,“我的办公室在三楼。当时坐在办公室日夜不停地写《凤凰琴》,写累了推开窗户,似有一股仙气扑面而来,顿觉神清气爽,才思泉涌,便坐下来继续奋笔疾书。”
刘醒龙认为,黄州应该存在文脉,就像我们对东坡文化的认知一样,一千多年来它一直就在这里,陪伴着我们,指引着我们,我们的文化心理、艺术理想、思维方式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受到它的影响。
黄州与东坡是相互造就的佳话
上午11时许,在东坡文旅区首开区小剧场,刘醒龙与黄冈文史专家史智鹏,黄冈市东坡文化旅游区管理中心副主任李林,黄冈市作协副主席梅玉荣一起,与文学爱好者和“苏迷”展开互动。
刘醒龙说:“别人谈起东坡,心中往往是崇敬,我则只有亲切。我出生在黄州,后来又调回黄州工作,前后有6个年头,比苏轼在黄州的时间还长一点。那时,我每月只有微薄的薪水,生活上时遇囧迫,这个时候我就会想起东坡在黄州,他吃不到达官贵人们每天都吃的羊肉,只能跟黄州人一起吃下等人才吃的猪肉,不仅没有丝毫屈辱感、不适感,反而吃得津津有味,还吃出灵感,发明了经典美食‘东坡肉’‘东坡肘子’传承至今。”
对于苏轼为什么能在黄州成就艺术高峰,刘醒龙提出了新颖而独到的观点:黄州与东坡的故乡巴蜀一脉相通,苏轼在黄州没有陌生感,黄州这片水土完美适配苏轼的旷达和随遇而安。
刘醒龙说,黄冈在历史上曾被称为“五水蛮”,因为黄冈北依大别山,南濒长江,发源于大别山流入长江的较大河流有5条,即倒水、举水、巴水、浠水、蕲水,其中,巴水被夹在4条河流中间,巴水流域居住着被流放来的巴蜀贵族,作为巴蜀人的苏轼被贬来黄州,发现这里的气候、物产、语言、饮食、风俗习惯跟他都是相通的,他在这里得其所哉,黄州成了他的第二故乡,这片滋养他的土地自然便成了最能激发他艺术灵感之地,大量名篇于是在这里诞生,他的艺术成就也达到高峰,于是,黄州与东坡的相互造就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