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原创新闻

省社科院“支点建设”系列研讨会首场在汉举行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29日15:47 来源: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易梦丹)3月27日,由湖北省社会科学院举办的2025年湖北“支点建设”系列研讨会第一场:“打造联动支点 加快建设区域融通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区”研讨会在武汉召开。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湖北省委农办秘书处、湖北省农业科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等业界学届专家学者齐聚东湖之畔,共同探讨打造联动支点的方法路径。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徐艳国出席会议并讲话。本次会议由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袁北星主持。

徐艳国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要把支点建设的研究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战略任务和基础工程。既要结合实践总结经验规律,又要作出系统深刻的学理阐释,拿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二是要加强区域联动研究,围绕湖北打造联动支点的目标,强化联动研究、开放式研究的主动意识、合作意识、协同意识,着力在打造联动支点上下功夫。三是要加强对联动本身的研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经验,对湖北打造联动支点有着重大参考价值和现实借鉴意义。打造联动支点,要推进中部六省的联动走深走实,以更高水平的区域协调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科研工作要走出去,洞察时代脉搏,在更大视野上为建成支点贡献智库力量。

徐艳国作总结发言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研究所所长傅智能就“打造联动支点,以更高水平的区域协调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作主旨发言。傅智能表示,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是国之大者,联动支点打造是省之要务。针对联动支点建设目前面临的交通互联互通仍需加强、产业协同发展的深度和广度不足等问题,提出联动支点建设路径应突出差异化发展,避免内卷式竞争,突出互补性合作,提倡携手共赢。

专题研讨环节,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游艾青,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主任曾刚,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市情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陆小成,湖北省委农办秘书处处长、一级调研员方亚飞,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吴海涛,湖北省社会科学院人事处处长、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城乡融合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彭玮,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长江流域经济研究所所长、副研究员汤鹏飞,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陈志,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毛铖分别就各自研究领域内的相关议题发表见解,为联动支点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十位专家分别作专题发言

游艾青表示,湖北农业产业基础雄厚,农业科技创新优势突出,要坚决扛起支点建设政治责任,强化新时代“鱼米之乡”的科技支撑,切实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向支点建设聚焦发力,着力做好进一步强化“有使命科技创新、有组织科研、重点领域突破、有组织成果转化和体制机制创新”等五个方面工作。

曾刚表示,长三角创新共同体建设在复杂宏观形势下意义重大。透过长三角建设经验,湖北应借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契机,主动承担全国协调发展脊梁功能,以支点建设为使命,在理顺政府与社会关系,深化科技产业、产业创新跨区域融合发展,改革公共服务机制等方面积极探索。

陆小成表示,京津冀三地在以疏解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强产业对接联动、生态环境联防联控联治、交通一体化建设、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的做法和积累的经验,对湖北加快建设区域融通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区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但湖北在打造联动支点上,还要结合湖北自身的实际,多维发力改革创新。

方亚飞表示,“三农”工作是支点建设的基础。湖北要锚定建设农业强省、打造新时代“鱼米之乡”总体目标,做好稳粮、兴业、强县、富民、改革等5篇大文章,为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提供硬支撑。

吴海涛表示,湖北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支点需要城乡“双轮驱动”与“双向奔赴”。通过数字基建赋能、生态价值转化、产业飞地升级、人才双栖探索、金融产品创新及文化资本化等路径,破解现实痛点,抓住发展新机遇,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新跨越。

彭玮认为,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理论逻辑是遵循“两个客观规律”,即城的比重上升、乡的比重下降和城乡将长期共生并存;历史逻辑是重塑“两个重要关系”,即新型工农关系和新型城乡关系;现实逻辑是抓住“两个关键场域”,即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就地城镇化和以县域为单元的城乡融合发展。

汤鹏飞认为,“十四五”时期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在战略、发展、联动、机制四维上成效与问题并存。展望“十五五”,需借势发力、竞合共融、精准突破,探索跨行政区合作新机制,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实现长江中游城市群联动发展的新格局。

陈志认为,近年来,湖北省后续帮扶工作成效显著,未来湖北应聚焦支点建设,强化产业韧性与社会化协作、完善监测响应与政策衔接、落实分层分类帮扶、构建数字化监管平台整合资产全周期数据,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夯实城乡融合发展根基。

毛铖认为,推进乡村治理数字化须把握好数字技术治理方式与传统治理方式的无缝衔接、数字工具运用与“指尖形式主义”整治的有效协调、治理数字化供给与农民多元化服务需求的精准对接与数字能力要求与干部数字素养水平的适时匹配。强调要客观辩证地审视乡村治理数字化,携手共助乡村治理数字化。

会议由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科研处、农村经济研究所和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城乡融合发展研究中心共同承办,全院师生、院外专家、媒体代表共百余人参会。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