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 左乙辰 通讯员 卢丽君)4月7日,黄石市新闻发布到基层大冶市“向新而行 智创未来”新闻发布会举行。会上,大冶市展示了在科技创新工作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并介绍了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及优惠奖补等方面实施的新政策与新举措,明确提出全力打造科技创新示范市,构建全域创新格局的目标。
多年来,大冶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持续迈进,凭借科技创新,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创立于1953年的湖北迪峰换热器股份有限公司,从县办农机企业发展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其产品应用于三峡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等国家超级工程。这正是大冶科技创新成果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大冶市锚定建成国家创新型县(市)中部标杆的目标,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县域创新能力显著提升。连续6年获评湖北省科技创新优秀县(市),位列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第50位,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工作更是取得“全省第一,中部第一,全国第十” 的佳绩。
2024年,大冶科技创新成绩显著:高新技术企业达419家,净增86家,位居全省县域前列;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量898家,同比增长32.1%;1 家企业获评国家“独角兽”企业;技术合同成交额43.74亿元,同比增长17.36%,各项数据指标都超前完成“十四五”规划既定目标任务。大冶湖高新区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主阵地,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400家,高新技术企业249家,瞪羚企业23家。
大冶不仅在科技创新上持续发力,还多措并举吸引人才。通过构建“1+N”人才政策体系,近三年共兑现“四补四奖”等人才奖补3000余万元。此外,开展系列引才活动,吸纳大学生就业6500余人,引进高层次人才1100余人。同时,深化校地企对接,建成省级及以上高能级聚才平台80个,提供近500套人才公寓。
为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大冶出台新“科技十八条”。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分档分类支持,加大对创新平台的投入。此外,大冶深入实施高价值专利培育和商标品牌培育工程,2024年获得专利授权1986件,商标注册量1087件。
科创引领工业振兴。该市相关负责人表示,大冶将在“融圈入群”“主体培育”“平台建设”“创新生态”等方面持续发力,力争通过两年努力,实现工业总产值突破 1000亿元、规上工业企业突破500家。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