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原创新闻

构建全天候地下“立体防护网” 为城市动脉“筑巢”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22日20:03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该公司采用全新高压电缆工法 配合全自动电缆展放装置进行电缆敷设工作。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昌思远 陈祉薇  郭晖  马绪磊)4月16日,走进武汉舵落口220千伏变电站扩建工程,电缆盘在全自动电缆展放装置的助力下正缓缓转动,大腿粗的电缆被匀速传输到一个个电动导轮上,在隧道中平稳向前,国网湖北送变电公司施工班组正在进行电缆敷设工作。

这条长达475米的地下通道,自2024年3月开工,历经13个月的攻坚,湖北送变电公司投入6个班组共150余人,11台机械设备圆满完成前期建设任务,为区域电网升级迈出关键一步。

在城区地下19米深处,分层开挖如何确保基坑稳定、顶管井主体分层浇筑施工,怎样防止混凝土滑模等问题,是摆在施工人员面前的多重技术难题。该公司将施工流程拆解为18个步骤,并为每个环节制定了详细的施工计划。

该公司作业班组人员监测电缆展放情况,确保施工安全质量。

“此次施工中将地下水位、气体含量、建筑沉降等实时监测技术应用于顶管井主体及顶管掘进中,保证施工稳步推进,作业效率提升30%。”该公司施工项目部总工昌思远介绍,由于施工场地受限,传统的泥水平衡顶管工艺难以实施,项目部采用挤压式人工顶管工艺穿透致密土层,在运行站下方构筑起双层顶管隧道结构,通过地下水位监测系统与智能抽排设备联动,形成全天候“立体防护网”。同时配备气体循环装置,施工全程布设高精度监测点,实时跟踪周边建筑沉降数据,动态优化掘进参数,确保地下作业“零风险”。

打通舵落口新建电缆隧道与老隧道衔接点是工程的“闯关之战”。新老隧道间横亘着0.5米厚混凝土隔墙,而墙后不足10公分处,三条220千伏带电电缆如同城市供电动脉持续搏动。如何在保障供电不中断的情况下,让一墙之隔的新旧隧道“天堑变通途”,对该公司班组来说,此次施工如同在血管旁实施微创手术,既要破除屏障实现隧道贯通,又需确保带电运行的“生命线”毫发无损。

施工人员监测电缆展放情况。

为此,该公司采用“分级防护”策略:对运行电缆实施整体平移,移入新建电缆保护沟内,避免新老电缆隧道对接墙壁破除时损伤运行电缆。建立物理隔离区,对运行电缆进行铺设橡胶垫、填沙等措施确保移入电缆安全运行。运用水钻分层破除工艺,将混凝土墙体逐步分解为小块结构,结合激光定位系统实时校准轴线偏差,以厘米级精度完成新旧隧道对接。

作为服务武汉东西湖区和硚口区的核心变电站,舵落口站承担着区域电力输送的重要使命。随着商业集群加速形成与居民用电需求持续增长,原有供电设施已接近满负荷运转。通过对舵落口变电站系统化升级,全面提升该片区电网承载能力,为武汉城市发展注入强劲电力动能。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