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陈星)当尿毒症遇上“个位数”血小板,脆弱的生命在出血与透析的双重危机中摇摆。近日,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多学科团队迎难而上,凭借创新微创技术与个体化治疗,成功为一例极低血小板尿毒症患者打通“生命线”。
58岁的刘先生患有尿毒症,每周需做3次血液透析,但他同时患有严重的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数量跌到个位数,这意味着每一次透析穿刺都可能导致大出血。更麻烦的是,刘先生用来透析的血管通路——动静脉内瘘又因严重狭窄而濒临失效,血流量不足,导致毒素积蓄,引发高血压和剧烈头痛。患者情况危急、痛苦不堪,肾病内科团队也陷入 “必须要做透析,透析又怕出血” 的治疗困境。
面对“保瘘”与“升板”的两难博弈,市一医院迅速集结肾病内科、血液科、消化内科等多学科专家力量,精心制定“保瘘升板”一体化治疗方案。
首先微创“保瘘”,打通生命通道。在精密超声引导下,肾病内科团队为患者实施了动静脉内瘘球囊扩张术(PTA),通过微小穿刺点送入球囊导管,精准扩张狭窄部位。手术创伤极小、完全避免放射线暴露,术后即可恢复透析。术后内瘘血流量迅速恢复至250毫升/分钟以上,透析充分性显著提升,刘某的高血压、头痛等症状随之缓解。
其次个体化“升板”,迅速补血。血液科团队为其量身定制免疫调节方案,采用短程糖皮质激素(甲泼尼龙)联合静脉免疫球蛋白(IVIG),迅速中和破坏血小板的抗体。应用利妥昔单抗精准清除异常B细胞,从源头减少抗体生成,同时严密监控感染风险。
为保障患者安全顺利透析,医护团队创新性采用枸橼酸萘莫司他局部抗凝技术,规避了肝素对血小板的进一步抑制,极大降低了出血风险。
术后一周,刘先生的血小板计数稳步上升,出血警报解除,内瘘功能强劲,透析效果达标。重获新生的他感慨万分:“真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省级顶尖专家的治疗,不用奔波,效果还这么好!”
此次成功救治不仅体现了市一医院在疑难危重肾脏病综合诊疗领域的技术实力,更彰显了多学科协作(MDT)模式的巨大优势——肾病内科利用PTA技术,为血小板极低、无法耐受传统手术的高危患者提供了安全有效的通路解决方案,可重复操作显著延长内瘘使用寿命;血液科多靶点、分层次的治疗策略快速稳定血小板,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及治疗副作用,精准调控免疫与止血平衡。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