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毛华山 叶红)“水来了!稻苗有救了!” 7月15日,看着从新疏通的沟渠汩汩涌入自家干渴稻田的江水,黄梅县孔垄镇七里村村民张大爷紧锁多日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
连日高温晴热,张大爷家及周边数十亩水稻田一度面临减产风险。面对严峻旱情,孔垄镇党委、政府闻“旱”而动,靠前指挥,迅速组织力量下沉一线,科学调度全域水资源,打响了一场与旱情赛跑的攻坚战。 截至目前,通过高效实施“引江水、调湖水、掘井水”三大举措,全镇2.1万余亩重点农田得到及时灌溉,515口新打机井守护良田,一度干涸的田野重现盎然生机。
几天前,张大爷还在发愁:“水渠年久失修,抽水设备不足,再不下雨,这季水稻怕是要减产了!” 他的担忧并非个例。
连日高温晴热,黄梅县孔垄镇部分农田旱情告急。面对挑战,孔垄镇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带头深入旱情最重的田块,农口、水利等部门骨干力量组成专班,分片包干,全域巡查摸排。
在七里村,专班人员现场发现并详细记录了张大爷反映的水渠淤塞、设备短缺等问题,第一时间将其纳入全镇抗旱攻坚问题清单。张大爷们的“心头渴”成为党委、政府的“心头急”。 “必须把保障秋粮生产、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放在首位!”孔垄镇第一时间成立抗旱工作指挥部,统筹协调各方资源。
立足全域水资源分布,孔垄镇科学决策,精准调度解民忧:
针对沿东西港农户的燃眉之急, 镇政府主动协调开启分路镇杨公闸、新开镇新开闸、小池镇清江口闸,引长江水经东西港及其支港网络,构建跨区域调水通道,有效保障了全镇三分之二耕地的水源供给。
在后湖片区,高效调度外中闸、新严闸双闸联动,扩大灌溉覆盖;针对五里、七里、洪铺、邢港等村需求,及时启用瞿家闸引太白湖水,并通过连接梅济港的渠道,形成“湖-港-田”高效补水体系,日引水量达25万方,为抗旱提供了稳定水源保障。
对于水源匮乏、地势高的“望天田”,不等不靠,迅速部署“打井抗旱”专项行动。长湖、蒋营、安墩等22个行政村争分夺秒,新建成515口机井,有效打通灌溉“最后一公里”。
同时,该镇通过“一泵一策”检修维护,全镇269座泵站全面进入“战时状态”。
“让群众满意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面对严峻旱情,抗旱保苗刻不容缓。我们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担当,精准调度水源,畅通灌溉渠道,确保每一块农田都能及时‘解渴’,守护好秋粮生产。”孔垄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潘淳说。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