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新闻

古鹦鹉洲如今在哪里?天兴洲还会“漂移”吗?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10日16:19 来源: 印象武汉

长江是最富耐心的造物主

用6000年时光在武汉段 “绘制” 出 

20余座沙洲

这些陆地的诞生

始于一场宏大的 “泥沙迁徙”

长江流经武汉时

放慢了奔涌的节奏

这条裹挟着亿万吨泥沙的大河

在河道展宽处、弯道回转时

水流放缓,泥沙层层沉淀

这场宏大的 “泥沙迁徙”让沙洲诞生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环境科学理学博士、武汉市生态环境科技中心副主任徐栋道出武汉“沙洲”的秘密,“你知道吗?武汉长江段曾有20余座沙洲。甚至就连汉口都是由一座座沙洲组成。如今,它们有的消失了,有的在“漂移”,还有的,重生了......”

“消失的”古鹦鹉洲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据考证,崔颢诗中的鹦鹉洲就在今天的武昌江边。而鹦鹉洲得名于东汉末年名士祢衡的《鹦鹉赋》,其后至少400首诗词接力,让这座沙洲名扬1800多年。

江水让鹦鹉洲起起伏伏,经历多次迭代。到了清时,泥沙又在汉阳江边淤积出新的沙洲,之后也被称作鹦鹉洲。

2011年,中铁大桥局修建鹦鹉洲长江大桥,竟然挖出一棵周身碳化的古木。经专业人士勘查鉴定,这棵古木之前是一棵枫杨树,沉于江底至少500年。这棵大树长14.5米,直径达1米,约有四层楼高,想必当年已经可以为人们遮荫纳凉。遥想那时,古鹦鹉洲上应该有很多大树,郁郁葱葱,鹦鹉啼鸣。

而如今,取而代之的是长桥卧波,只有鹦鹉洲的地名和这棵古树留存了下来。

“漂移的”天兴洲

据史料记载,大约在公元1830年,青山脚下新添了新沙洲,被命名为“添新洲”,后称“天兴洲”。如今,天兴洲面积26平方公里,只比澳门小一点。

在空中俯瞰,天兴洲东西绵延13公里、南北宽约2公里,位于在青山区与江岸区之间的江心。长江在这里被巧妙地劈分为南、北两股水道,它们在洲头分流,在洲尾又汇流合一。

天兴洲的诞生,源自长江在武汉拐了一个大弯,在青山一侧淤积成滩、又被长江水流切割成沙洲。让人惊奇的是,江水的冲刷,让天兴洲以每年100多米的速度向下游移动,漂到了现在所处的位置。近半个世纪,洲头共下移约3000米。

2004年,为保天兴洲长江大桥安全,武汉在洲头建起4.3公里长护坡,防止天兴洲继续下移。从2009年开始,历时5年的天兴洲“护沙稳洲”工程启动。近年来,天兴洲再未出现大幅漂移。

“重生的”白沙洲

历史上有“白沙洲,汉之首”的说法。白沙洲长约1.5公里,宽为200米,岛上盛产芦苇与蔬菜。一片时淹时现的沙洲,早在明代就形成了。白沙洲作为地名正式亮相,是在清光绪九年的《湖北省城内外街道总图》上。

清末张之洞修建武金堤后,白沙洲大部分被围在大堤之内,与金沙洲一起并岸,和当时武昌城外的陆地连成一片,统称“白沙洲”。水生生物研究所环境科学理学博士,武汉市生态环境科技中心副主任徐栋说,“我们现在看到的白沙洲大桥附近的白沙洲是后来另外淤起的沙洲,与史料上的白沙洲没有任何联系。”

长江依然奔涌,泥沙依然沉积。在长江中下游,没有哪个城市像武汉一样,以长江为市中心,似乎也没有哪座城市的生长与沙洲联系得如此紧密。

当我们在黄鹤楼上远眺,那些浮沉江波的沙洲,早已超越地理存在,成为人与自然千年相惜的见证:水养沙成洲,洲育人成城,这便是长江与人类最深情的相拥。

【责任编辑:程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