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朱凌云、张哲宁)“执”责在身,以“薪”暖心。近日,硚口区人民法院聚焦涉民生案件,一次性执行完毕4件涉薪案,17万余元欠薪全数到位。
2024年,某建筑公司雇佣李师傅等人在工地从事劳务工作。工程完工后,工人们的工资却被一再拖欠。经多次沟通,建筑公司承诺一个月内结清工资,却再次失信。工人们诉至法院,案件于近期进入强制执行阶段。
执行干警立即进行线上线下调查,开展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虽然该公司名下没有可供足额执行的财产,但公司仍在正常经营。我们第一时间约谈了建筑公司负责人刘某,全面了解公司的运营情况及拖欠工资的原因。”执行法官表示。
“我们还在等其他项目结算,眼下实在是困难。”刘某坦言,公司当前仅能勉强维持运行,工人们的欠薪加起来总数有十几万,公司确实难以履行。“但我们有一笔工程款下个月就结算了,如果师傅们愿意给予一个月的宽限期,我们就能一次性把钱付清!”
综合考虑建筑公司的客观困难与履行意愿,执行法官耐心与李师傅等人沟通,详细告知公司状况,分析给予合理宽限期对于追回欠薪的积极意义。最终,工人们同意将履行时间再宽限一个月。
为了将风险降到最低,执行法官再次向建筑公司释明拒不履行义务将面临的法律后果及对公司信用的不良影响,并同步向该公司的其他项目承接方(第三方公司)送达扣留、提取项目结算款的协助执行通知书。
“我们与案件中的工人们没有直接关系,法院把我们要支付给建筑公司的结算款扣取了,建筑公司会不会以为我们赖债,再找我们追偿?”收到协助执行通知书后,第三方公司表示疑虑。
对此,执行法官组织建筑公司与第三方公司到法院面谈。现场,建筑公司出示了项目合同及其他应收账款佐证材料,表示对法院扣款事项无异议。执行法官向第三方公司释明协助义务人应积极主动配合法院工作。“等项目完工了,我们就第一时间将结算款支付到法院指定账户!”第三方公司负责人说道。
令人惊喜的是,仅用时半个月,第三方公司就将与执行案款金额相当的结算款汇入了法院账户。法院第一时间将款项发放给工人们,17万余元欠薪一次性执行到位。摘掉了“被执行人”的标签,公司前进的脚步也更轻盈了。
从精准查控到合理分析,从耐心释理到多措保障,硚口法院秉持善意执行理念,在每一起执行案件中彰显司法温度,书写着守护民生幸福、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司法篇章。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