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原创新闻

“政企校”协同发力,护航毕业生“家门口”就业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01日22:51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陈玲 彭义虎)在孝感加快建设武汉都市圈副中心城市,奋力打造支点建设重要增长极的关键阶段,“人才留孝”成为激活地方发展动能的关键一环。作为扎根孝感的本土应用型高校,湖北工程学院紧扣“应用型、地方性”办学定位,以“政企校”协同为纽带,把就业工作与地方需求、产业发展、政策导向深度绑定,既破解了毕业生“家门口”就业的痛点,也为孝感产业发展注入了青春活力,走出了一条地方高校服务区域就业的务实路径。

现实背景:地方需求与就业痛点的双向交织

从政策导向看,孝感市人才政策明确提出“深化校地合作,支持湖北工程学院等本土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并将“促进高校毕业生留孝就业”纳入地方人才工作重点;从产业需求看,孝感市“4+2”主导产业近年来对技术应用型人才需求年均增长迅猛,为毕业生“家门口”就业提供了现实空间。但在调研中发现毕业生留孝面临三方面的痛点:一是毕业生地方产业认知不足,在调研中仅12.9%能准确表述孝感主导产业核心领域,36.44%担忧本土岗位职业发展空间;二是校企实践衔接待强化,毕业生在孝感本土企业的实习参与率不足20%,部分实践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需求存在衔接差距;三是政策服务需细化,29.6%的毕业生反映基层就业政策知晓度低,影响就业意愿转化。

实践路径:锚定真实举措打造协同就业体系

校地协同:依托政策对接完善服务闭环。学校与孝感市人社局、教育局、产业园区深度联动,构建“政策解读-服务保障-认知提升”三位一体的校地就业服务体系。一是政策宣讲全覆盖。学校与政府部门联合开展“政策进校园”专项行动,2025年围绕就业创业补贴、“三支一扶”“特岗教师”等基层项目,举办专题宣讲会16场,覆盖学生超3000人次,通过“政策手册+线上答疑平台”提升知晓度,毕业生政策咨询响应率达98%。二是服务保障一站式。学校与孝感市人社局共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站”,在学校设立专门窗口,提供岗位推荐、政策咨询、就业指导、补贴申报等服务,近三年以来为1730 名毕业生申报就业补贴240余万元,为30多个大学生创业团队提供扶持资金80余万元。三是产业认知沉浸式。针对毕业生地方产业认知短板,开展“湖工学子看孝感”主题活动,组织学生走进楚能新能源、首衡城、米婆婆食品等本土龙头企业及孝感高新区、临空经济区、云梦县、汉川市等县市区,近三年来累计开展“企业行”活动10余场,参与学生达1000人,帮助学生直观了解本土产业发展规模与岗位需求。

校企合作:立足实践基础夯实就业支撑。学校深入实施“服务孝感”行动计划,实现孝感市“4+2”主导产业全覆盖,每个产业至少建设1个产业创新平台,通过平台整合产业资源,深化校企合作。近年来,学校与重点产业领军企业合作共建省产业技术研究院2个、省工程研究中心2个;与地方合作建设湖北省孝感麻糖米酒、纸基新材料、地方名桃3个产业技术研究院和纸卫品制造关键技术湖北省企校联合创新中心;培育建设一批跨学科跨专业的校级产业技术发展研究院。2025年,与孝感麻糖米酒有限公司、美林药业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分别共建孝感麻糖米酒、生物医药、绿色造纸和盐产业等四个技术产业联合创新中心。积极引导教师参与创新创业,打造特色品牌服务团队,涌现出一批创新创业典型。朱磊教授团队突破“卡脖子”技术实现造纸用打浆酶国产替代,助力孝感纸卫品产业转型升级;王锋团队实现极薄锂电铜箔量产,支撑孝感新能源产业发展;李哲博士团队开发的数字食堂监管平台覆盖全省6000余所学校。近三年教师创办企业10余家,年营收2.15亿元,弗顿生化、春晖科技、广东唯审等企业成为行业标杆。明德智联、聚云科技等学生创业团队年产值千万元,带动就业超百人,服务孝感产业升级成效显著。

校内赋能:聚焦就业适配强化能力培养。学校从三方面强化校内就业赋能。一是课程体系本土化。依托“产业对接模块”开设特色课程,将孝感“4+2”主导产业发展现状、技术需求融入教学环节——食品科学与工程、轻化工程等专业设置《纸卫品生产技术》《食品加工工艺》等定向课程,《创新创业基础》课程增设“孝感本土创业案例解析”章节,同步开发学科前沿、创业实务类选修课程83门。2024年依托校内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中心,完成“创办你的企业(SYB)”培训3026人次、职业技能鉴定500人次。二是双创孵化接地气。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累计培育孝感本土项目264个,注册企业200余个,每年带动就业200余人——湖北白犀科技聚焦3D打印产业化,2024年营业额达百万元;湖北聚云互联参与开发的“湖北中小学智能食堂系统”守护全省中小学食堂安全,其自主开发的“智慧养老系统”获得全市推广;“明德智联”的智能水务和数字孪生系统为孝感市本土水利部门和企业提供了强大技术支撑,为水务监测降本增效贡献力量。三是指导服务个性化。组建“专业导师+企业HR+人社局专家”联合指导团队,每年为1000余名有留孝就业意向的学生提供“一对一”职业规划服务,82%的学生反馈“对孝感本土就业路径更清晰”。

成效与展望:立足事实数据深化协同发展

该校毕业生“家门口”就业成效显著。一是就业比例稳步提升。近三年毕业生留鄂比例保持 60% 左右,2024 年留孝就业比例15.63%,较 2022 年的 11.56% 提升 4.07 个百分点;二是产业适配性增强。近三年来,入职孝感“4+2”主导产业相关企业的毕业生人数达到留孝毕业生总人数的68%,其中化学、物理、电气、工程、机械、生物以及教育类等专业对口率达到82%以上;三是企业认可度高。用人单位对该校2022-2024届毕业生的总体满意度达到 96%以上,我校毕业生获得“上手快、肯吃苦、留得住、用得好”的普遍赞誉。

未来,学校将进一步深化“政企校” 协同,联合孝感市共建 “产业需求动态库”,加强产业学院建设,推动 “教学 — 研发 — 就业” 一体化,让更多毕业生扎根家乡、服务家乡,为孝感高质量发展汇聚起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

(注:本文为2025年度孝感市哲学社会科学课题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王舒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