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李明霞)2025年8月中旬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税务学院调研实践团队以“居民收入分配与共同富裕状况调查”为主题,在暑假期间深入到山东青岛、湖南衡阳等地,走访当地的农场、企业与村委会,调查地方居民收入基本状况及其面临的困境,推动实现收入分配公平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在山东青岛昱霖农场,小农户“有机坚守”被记录下来
8月17日,团队首站到达青岛市夏庄昱霖农场进行调研。这家农场已经坚持有机种植十余载,不使用农药化肥的蔬果、无添加剂的自酿酒油。然而,“有机”标签背后是现实的经营压力:有机肥成本比普通化肥高30%,去农药化种植坏果率超50%,销售渠道窄、资金与技术短缺问题,陷入“优质不优价”困境。在夏庄村村委会进行探访时,团队了解到,村内已经引进农业项目创造就业岗位、扶持特色种养产业推动居民增收,建立困难群众帮扶机制和社保体系。针对农场反映的问题,村委表示正筹备两项措施:一是向上级申报农业专项扶持政策,引入技术专家团队驻村指导并争取低息信贷额度;二是搭建“村企联动”销售平台,对接城市商超与社区团购,扩大农产品销路。
在湖南绿色环球农业科技公司,产业链协同模式成为“示范”
8月19日,团队深入调研湖南绿色环球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这家公司为收入分配供应提供了另一种实践样本。负责人坦言:“利润低但规模大,农民收入稳了,企业才能走得远。”这家以稻谷种植、收购、加工为核心的企业,通过“最低收购价合同”将农户与企业绑定:播种时提供种子、农药化肥,收购时以不低于约定价收购,既保障了稻谷来源的稳定性,又为农户筑起收入“防护网”。企业“季节性用工+稳定岗位”的模式,让农民在农闲时获得额外收入,逐步向中等收入群体靠近。
在湘她他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深加工企业形成“就业辐射”
8月24日,衡南县湘她他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线让实践团队看到了农产品深加工对收入分配的拉动作用。这家年营收4000万元的企业,150名员工中近七成是附近农民和农民工,经短期培训后从事包装、仓储等工作,月薪4000元左右,旺季加班收入可达6000元。“农民能吃苦、培训成本低,企业能降低用工成本,实现双向选择。”销售部张慧经理的话,道出了企业与劳动者的共赢逻辑。更值得关注的是,企业每年消耗大量本地大米、蔬菜等原材料,间接带动上游农户增收,形成“生产—加工—销售”的收入分配链条。
“促进共同富裕,要把握好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的原则,鼓励勤劳创新致富。”从青岛昱霖农场小农户困境、稻米加工产业链协同,到湘她他就业辐射,为共同富裕发展提供了基本参考。此次调研中,财政税务学院立足本学科特色,努力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在实践调研中转化为解决基层实际问题的利器,深入剖析基层经济运行规律,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青年助力共同富裕的壮丽篇章。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