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新闻 > 黄冈新闻 > 黄冈经济金融

黄梅独山镇“1+2+N”多元解纷,筑牢基层治理“第一道防线”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15日17:11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2025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郑鉴峰 黄訚)“感谢两地调解员,帮我们把这跨省纠纷圆满解决了!”

9月26日,在黄梅县独山镇综治中心,安徽宿松县务工人员龚某的家属与黄梅籍包工头宛某及房屋屋主三方在人民调解书上签字,一场持续11天的省际矛盾纠纷终于画上句号。这起纠纷的成功化解,正是独山镇创新“1+2+N”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生动实践。

图片4.jpg.jpg


时间回溯到9月中旬,独山镇村民宛某在安徽宿松县承接房屋建筑工程时,因机械操作不当导致务工人员龚某受伤身亡。事故发生后,龚某家属因赔偿问题情绪激动,一度前往宛某家中闹事,矛盾随时可能升级。

“这起纠纷涉及鄂皖两省,若处理不当,不仅会影响当事人权益,还可能破坏两地邻里和谐。”独山镇综治中心副主任戢雄军得知情况后,立即启动“1+2+N”机制——以镇综治中心为牵头“主阵地”,第一时间组织司法所、派出所及属地村委会工作人员赶赴现场。一方面,安抚龚某家属情绪,详细解读《民法典》《工伤保险条例》等法律法规,告知相关案例处理结果,明确“上门闹事属于违法行为”;另一方面,独山镇司法所主动对接宿松县佐坝乡司法所,搭建两省联调平台,围绕赔偿标准、三方责任划分等核心问题反复沟通协商。

图片5.jpg.jpg


经过11天的耐心调解,三方最终达成一致:宛某和屋主按协议支付赔偿款,龚某家属不再追究相关责任。“没想到跨省纠纷能这么快解决,不用跑法院,也没伤了和气。”宛某在签字时感慨道。

不仅是跨省纠纷,日常邻里矛盾的化解,同样离不开“1+2+N”机制的助力。今年9月初,独山镇何上屋村两户村民因门前修路产生争执——一方认为修路占用自家宅基地,另一方则坚持按规划施工,双方互不相让,甚至发生肢体冲突。

接到诉求后,镇综治中心迅速牵头,联合派出所、司法所、国土所组成联合调解小组,上门开展工作。调解中,国土所工作人员现场出示土地确权资料,明确修路未占用当事人宅基地;司法所人员则结合《土地管理法》讲解相邻权责任,引导双方换位思考;派出所民警提醒“冲突升级需承担法律责任”。最终,两户村民达成和解,同意按规划推进修路工程。

图片6.jpg.jpg


“以前邻里闹矛盾,弄得不好甚至发生流血冲突,现在一次调解就搞定,省时又省心。”何上屋村党支部书记周凯说,如今村里有了矛盾,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找综治中心协调。

近年来,独山镇通过整合综治、公安、司法及多部门力量,让矛盾化解从“单打独斗”变为“协同作战”,不仅大幅降低司法诉讼率,更筑牢了基层治理的“和谐基石”。

“‘1’是综治中心牵头,‘2’是派出所(权威性)+司法所(专业性),‘N’是根据矛盾类型联动国土、民政、农业等相关职能部门,形成‘一方牵头、多方响应’的化解格局。”戢雄军解释,这一机制的核心是“让专业人干专业事”,针对不同矛盾精准匹配力量,避免“一刀切”式调解。 “以前有些矛盾因为调解不及时、不专业,最后闹到法院,既耗时又伤感情。现在通过多元调解,大部分矛盾能在基层化解。”戢雄军说。

数据是最好的证明:2023年独山镇司法诉讼案件30余起,2024年降至20余起,2025年至今仅16起;其中,邻里纠纷、非正常死亡等高频矛盾的诉讼率更是降至0。

独山镇党委书记邱华表示,该镇将持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1+2+N”机制建设,让矛盾纠纷“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以高效能治理为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责任编辑:吕鉴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