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通讯员 陈昌荣 陆龙和 贺茂棠
秋意渐浓,文心涌动。10月18日,湖北竹山一中报告厅内座无虚席,一场以“笔润竹山·文承庸风”为主题的2025年秋季文学创作培训活动热烈启幕。近300名县作协会员、县一中文科班的师生们齐聚一堂,与特邀前来的省、市文学名家、兄弟县市作协同仁共同沉浸于这场文学盛宴。
“把文学课堂搬进校园,是希望文学的种子在更年轻的土壤里生根。”活动伊始,竹山县文联主席操儒舜开门见山,道出此次活动选址的深意。竹山县委常委、统战部长熊应标,十堰市文联副主席、市作家协会主席操建华在热情洋溢的致辞中强调,文学是“振兴县中”工程的文化支撑,鼓励广大作者要“扎根本土,深挖井”,用笔墨讲述生动的竹山故事,并表示将持续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为创作者们搭建更广阔的成长平台。
培训环节“干货”满满。中国作协会员、《大武汉》主编郑因以《阅读与文学创作》为题,深入浅出地阐释阅读如何改变人生,并以自身创作为例,生动讲解小说、散文的情感层次与叙事张力;《中国报告文学》特聘作家王建生结合自己创作的《大明湖赏柳》《天地丰碑》等作品,剖析散文与报告文学“于平凡处见真章”的写作秘诀。台上讲得投入,台下听得专注,笔记声沙沙作响,思想的火花在深入浅出的讲解中悄然碰撞,不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老师讲的就是我们平时写作遇到的困惑,太解渴了!”县作协会员周俊兴奋地说。
理论浸润之后,采风团踏上从城关镇刘家山至上庸镇“千绣花海”的探花之旅。下午1点30分,从藏身于刘家山绿意间的“竹山书房”的静谧书香,到竹山书画院里的墨韵流淌;从上庸镇“千绣花海”的绚烂色彩,到上庸文化博览园内沉淀的千年庸国历史,再到圣水湖的潋滟波光……作家们用脚步重温古庸文化的厚重,体验古盐道,用镜头捕捉乡村振兴的脉动。“这次采风,让我对脚下的土地有了全新的感知,创作的冲动一下子就来了。”省作协会员袁斌感慨道。
下午5时,采风团参观上庸镇三盛大院并举行交流会。上庸镇党委书记李容介绍了当地发展变化,县政协原主席、作协会员唐泽斌生动讲述了上庸镇的移民变迁史。
“此次活动圆了基层文学爱好者的梦。”操儒舜表示,这不仅是一次学习充电,更是一次深度的乡土情怀的凝聚。他鼓励作者将所见所感转化为有筋骨、有温度、有竹山印记的精品力作,用文学为竹山的历史文化、山水诗意和时代精神放歌。
据悉,竹山县作协将以此次“上庸采风”活动为契机,持续引导创作者深入生活、深入上庸,在守正创新中讲好上庸文化故事,推动本土文学从“高原”迈向“高峰”。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25003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