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新闻 > 黄冈新闻 > 黄冈经济金融

黄梅独山镇根据聚居规模分类处理农村污水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3日09:32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2025

.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郑鉴峰  黄訚)“我们不搞‘一刀切’,根据各村聚居规模、地形特点调整治理方案。”近日,黄梅县独山镇副镇长刘高在走访时介绍,对于聚居较集中的村庄,该镇采用“管网+集中大三格沉淀池”模式;对于散户较多的区域,则推广分散型“小三格”污水沉淀池,确保治理效果与村民需求相匹配。

在周柴村,村民周绍良的感受同样深刻:“以前家门口的水沟又脏又臭,现在管网铺到家门口,干净又卫生!”

污水治理不仅改善了生态,更带动了村容村貌提升——各村趁着治污契机,同步清理陈年垃圾、整治乱搭乱建,如今的独山镇各村,处处可见“屋前有花、屋后有树、沟里有水”的宜居景象。

“农村污水治理不是‘一阵风’,要让清水长流、生态常美。”刘高表示,下一步,独山镇将统筹美丽乡村建设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计划到2029年,实现全镇农村污水处理全覆盖,同时探索“治理+运维”长效机制,通过村集体监督、村民参与的方式,确保污水处理设施长期稳定运行。随着污水治理工程的持续推进,独山镇正朝着“天蓝、地绿、水清、村美”的目标稳步迈进。

“以后不仅村里干净,连龙感湖的水都会更清!”李国平望着远处的小源湖,满是期待。

“以前污水流得到处是,夏天蚊子多、味儿难闻;现在污水进管网,处理后还能浇地养鱼,住着比城里还舒心!”10月13日,黄梅县独山镇源湖村三组村民李国平站在自家门前的池塘边,看着清澈的塘水,忍不住竖起大拇指。

此前,受限于基础设施薄弱,村民生活污水多直排房前屋后的沟渠,不仅夏季蚊虫滋生、异味扰民,下雨污水和黑臭水体随雨水沿沟渠直排,也给附近的水塘造成一定的污染。“一到下雨天,污水混着泥巴流,塘里的鱼都少了。”李国平回忆起过去的场景,连连摇头。

今年9月,源湖村投入10万元启动农村污水处理改造工程,采用“入户管道+主管道+沉淀池”的科学模式,对聚居点排污系统进行统一升级:家家户户的生活污水通过入户管网汇入主管道,最终流入沉淀池集中处理。经处理后,水质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既解决了污水乱排问题,又实现了资源化利用——净化后的水可直接用于农田灌溉,多余的水排入当家塘,还能养鱼增肥,真正做到“变废为宝”。

“现在洗菜、洗衣的水都进管网,院子里干干净净,再也不用捂着鼻子走路了。”李国平笑着说。

源湖村的变化并非个例。近年来,独山镇将农村污水治理作为人居环境整治的“突破口”,以“污水资源化、治理可持续”为导向,通过积极争取资金分批分步推进工程建设。今年,该镇同步在源湖村、周柴村开展污水治理,工程已进入收尾阶段,预计10月底可全面完工。截至目前,独山镇已有超半数行政村完成污水治理改造,建成大小三格沉淀池等设施40余套,惠及村民近万户。

“我们不搞‘一刀切’,根据各村聚居规模、地形特点调整治理方案。”独山镇副镇长刘高介绍,对于聚居较集中的村庄,采用“管网+集中大三格沉淀池”模式;对于散户较多的区域,则推广分散型“小三格”污水沉淀池,确保治理效果与村民需求相匹配。

在周柴村,村民周绍良的感受同样深刻:“以前家门口的水沟又脏又臭,现在管网铺到家门口,干净又卫生!”

污水治理不仅改善了生态,更带动了村容村貌提升——各村趁着治污契机,同步清理陈年垃圾、整治乱搭乱建,如今的独山镇各村,处处可见“屋前有花、屋后有树、沟里有水”的宜居景象。

“农村污水治理不是‘一阵风’,要让清水长流、生态常美。”刘高表示,下一步,独山镇将统筹美丽乡村建设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计划到2029年,实现全镇农村污水处理全覆盖,同时探索“治理+运维”长效机制,通过村集体监督、村民参与的方式,确保污水处理设施长期稳定运行。随着污水治理工程的持续推进,独山镇正朝着“天蓝、地绿、水清、村美”的目标稳步迈进。

【责任编辑:吕鉴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