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

极目锐评丨女子捐200斤旧衣后收到14岁女孩感谢信,善意有回响才能生生不息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3日10:42 来源: 极目新闻

极目新闻评论员 屈旌

近日,吉林长春的一名宝妈陈女士在社交平台上发帖称,她通过公益组织中的义工捐赠旧衣后,收到了一位14岁凉山女孩的感谢信和视频。

视频中女孩穿着她送的衣服,笑着说道:“感谢阿姨”,信中写道:“您乐于助人的精神,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帮助,我很庆幸能成为这个幸运儿,所以我长大后要做一个善良、乐于助人的人。”

女孩展示她穿上陈女士捐赠的衣服(受访者供图)

陈女士表示,虽然此前她也捐赠过多次衣服,但这是她第一次收到受捐者的亲笔信,让她不禁感叹:“让我收获了巨大的温暖与爱的回流”。(据10月22日极目新闻)

陈女士收到的感谢信(受访者供图)

陈女士将闲置衣物捐赠给需要的人,包含着乐于助人的温暖,14岁女孩用质朴的方式回馈谢意,满载着真挚动人的感恩。女孩在信中说:“长大后要做一个善良、乐于助人的人。”这句朴素的承诺,让我们清晰地看到,善意是如何在一颗年轻的心灵中生根发芽的。

这份跨越千里的温暖互动,让平凡善举有了沉甸甸的分量,让宝贵的信任成为连通心与心的桥梁,如同一束耀眼的光照进所有人的内心,也照亮了公益行动的前行之路,生动地展现了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当善良遇见真诚,爱的接力便能长长久久。

善意的回响,不只是简单的“投桃报李”,而是点燃爱心火炬的火种。陈女士因这封感谢信备受触动,不仅自己会坚持捐赠,还会带动母亲加入;评论区里,有很多网友表示“也想捐衣服,求一个靠谱渠道”,这份被广泛激发的公益热情,正是善意回响的强大力量。

当捐赠者看到自己的善举切实帮助到了他人生活,当受助者用成长与感恩回应这份善意,爱心便不再是单方面的付出,而是相互的关怀,流动的情感。这种良性互动会激发更多人加入公益行列,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

其实,生活中有很多人都愿意做这样传递善意的好事,但往往因信息不透明而望而却步。就在几天前,还有新闻曝光,有网友在直播间里买到了自己捐赠的衣服,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善意沦为他人牟利的工具。这些不透明、不诚信的现象,像一道道屏障,挡住了许多人迈向公益的脚步。

人们并非缺乏善心,而是怕这份善心被辜负、被滥用。因此,建立透明可信的公益机制,让每一份善意都能“有迹可循”,是重建公众信任的关键,也是当前公益事业亟须破解的难题。

构建诚信透明的公益生态,关键在于各方都要拿出一份“珍惜善意”的真诚。公益组织应主动公开捐赠流程,建立清晰的反馈渠道,让捐赠者能清晰了解物资去向;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公益组织的监管与规范,严厉打击借公益之名行骗的行为;而每个普通人,也可以像陈女士那样,在选择捐赠渠道时多一份审慎,在分享善意故事时多一份真实。唯有让双向奔赴成为常态,让善心与感恩形成闭环,才能消除人们的顾虑,让公益热情持续升温。

每一份善意就如同一声呼喊,理应得到悠长的回应。当每一份善举都能得到真诚回应,每一份爱心都能被妥善安放,爱便会在这样的循环中生生不息,温暖更多不为人知的角落,照亮更远更璀璨的未来。

【责任编辑:刘建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