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

16年拾陶成痴,以乡土符号重塑现代美学 他用一座博物馆唤醒千年马口陶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4日07:22 来源: 楚天都市报

马口陶博物馆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陈勇摄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讯(记者陈勇 通讯员贾国红 周义发)10月22日,在汉川市滨湖国际大酒店后门的马口陶博物馆,酒店董事长王望红客串导游,为游客讲述马口陶的前世今生。

2001年开始收集马口陶片,王望红与这门千年技艺结下不解之缘。2017年,事业有成的他将16年收集之物化作马口陶博物馆、文创空间和生产基地。2021年,国家文旅部授予他“文化旅游能人”称号——这不仅是个人的荣誉,更是对一种文化坚守的肯定。

走进马口陶博物馆,满屋的瓶瓶罐罐让人仿佛穿越时空。拾起一块鳝鱼黄釉残片,王望红的指腹摩挲着绳纹:“这上面凝聚着明代的防滑智慧。”细观之,釉色似凝汉江烟水,纹路极似裹着船工号子。

《汉阳府志》载马口窑始于宋代,坊间则口耳相传已逾千年。从前,腌制泡菜的陶缸、盛粮的陶罐、寻常的“便壶”,皆从汉江码头启航,远销各地。解放初的马口窑,烟囱擎天,陶罐满舱,号子声震汉江两岸。王望红躬身窑址废墟,捡拾来的这些陶片,挖掘汉川泥土里的陶魂。

马口陶的魂,源自北宋汉江畔的红黏土——土质细密,经窑火淬炼,器皿铿锵耐蚀。老匠人信手挥刀,花卉人物便跃然坛上,刀法写意传神。

传承不等于守旧。在马口陶博物馆,极目新闻记者看到,陶塑黄鹤楼巍然矗立,飞檐翘角间,釉色随形流淌。“这是美院学子的心血之作。”王望红如数家珍,“上面的马口绳纹存着古意,全靠手工完成——拉坯、绘画、雕刻、上釉,每一步都是能工巧匠的心手合一。”

马口陶文创空间与博物馆隔街相望。工作台前,年轻身影俯身瓷坯:鼻尖几乎触到陶泥,铅笔细勾梅兰竹菊的风骨,刻刀精准将墨痕化作瓷上春秋。

“都是美院的新锐,爱琢磨老纹样的新语境,还会用电脑预演釉色流动。”王望红满脸欣慰:如今的马口陶不止于坛罐,正在探索以乡土符号重塑现代美学,完成从“碎片”到“文脉”的升华。

【责任编辑: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