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新闻 > 黄石新闻 > 滚动播报

央视《三农群英汇》栏目走进大冶,聚焦全域国土综合整治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10日20:38 来源: 荆楚网 ​

图片1.jpg.jpg

修复后的开山塘口绿意盎然。通讯员 供图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闵文龙、王毅飞、陈帅)11月3日,中央电视台农业农村频道《三农群英汇》“振兴路上新观察”系列节目播出专题报道,深度聚焦大冶市以全域国土综合整治为抓手,系统推进矿山生态修复、农地整合与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转型之路,展现了一座老工业城市的华丽转型。

整治“破碎田”,拼出“连片绿”

大冶市丘陵起伏,田块零散,过去不少耕地因路不通、水不畅而被撂荒。

“过去这些都是小山包,荒地多,田块小,机器下不去,农民不愿种。”黄岗村党总支书记熊新发指着眼前成片的水稻田感慨道。如今,通过全域国土综合整治,昔日的“巴掌田”“杂草塘”被整合为集中连片的高标准农田,道路贯通、沟渠配套,大型农机可直接下田作业。

还地桥镇作为全国试点,4年来累计新增耕地6000多亩,将原有3074块零散耕地整合为1329块,整治总面积达6.1万余亩。“我们像‘拼图’一样,把山、水、田、林、路、村统筹规划,让碎片化的土地真正‘用得好、产得出’。”还地桥镇全域国土综合整治指挥部工作人员刘杰介绍。

修复“矿山疤”,长出“生态金”

矿山曾是大冶的财富,也曾是城市的伤疤。

节目中,央视镜头记录下多个深达数十米的矿坑,岩壁裸露,土地板结,生态修复难度极大。湖北省地质局工程师王仁琮将修复过程比喻为“大地雕塑”——先削坡整形,再覆土植绿,甚至通过分析矿石成分,将废弃石料转化为修复资金,实现“以矿治矿、反哺生态”。

在金山店镇,由返乡父子张洁、张璐琪打造的金桥生态园,成为工矿废弃地复垦的典范。他们通过外购新土、校企合作改良土壤、发展林下养殖与生态旅游,让700亩废弃矿坑重现生机。“十年耕耘,才有今天的瓜果飘香。”张璐琪说,“这里不仅是家园,更是一份可以传承的事业。”

打通“最后一公里”,鱼鲜出村路路通

整治不仅发生在田间,也延伸至路上。

在三山湖畔,以往因道路不通,养殖户运鱼靠肩挑背扛,损耗极大。如今,硬化道路直通每个鱼塘,运输成本大幅下降,鱼存活率显著提高。“现在车直接开到塘口,一年想卖多少次就卖多少次!”一名养殖户兴奋地说。

道路畅通,不仅解决了“有鱼运不出”的困境,更激活了乡村产业。“全域整治不只是修路整田,更是打通城乡要素流动的‘脉络’,让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落到实处。”大冶市相关负责人表示。

截至目前,大冶市累计完成工矿废弃地复垦2.3万亩,其中新增耕地1.4万亩,修复开山塘口70个,治理历史遗留矿山达99.78%。从矿坑遍野到良田连片,从废地荒芜到产业兴旺,大冶的绿色转型之路证明:绿水青山,唯有“用得上、连得通、兴得久”,才能真正转化为金山银山。

【责任编辑:吕鉴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