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日报

荆楚粮仓十二连丰 新时代鱼米之乡麦谷盈畴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26日07:11 来源: 湖北日报

在监利“江汉大米”核心产区,收割机正在作业。 (湖北日报通讯员 张志斌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汪彤 彭磊

11月28日至12月2日,2025湖北农业博览会将在武汉国际博览中心举行,近2000家企业参展,超200家全国商家齐聚武汉。外省展团从上届6个增加至今年10个,省内17个市州全部参展,9个省级区域公用品牌设立专区,全方位推介荆楚优品。

作为展示湖北“三农”形象的一扇窗口,湖北农业博览会是湖北省级层面举办的农业年度盛会。本届农博会以“打造新时代鱼米之乡”为主题,全面展示湖北新气象、新作为、新成果。

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提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奋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省、打造新时代鱼米之乡。全省“三农”工作者锚定目标,明确路径,以鱼米之乡底色提升支点建设成色。

建四区,造体系

十二连丰充廪华中粮仓

9月16日,湖北省政府新闻办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2024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844.1亿元、居全国第4位,较“十三五”末增长29.2%。粮食总产连续12年达500亿斤以上,近4年年均产量稳定在550亿斤以上,守牢粮食安全底线,充实华中荆楚粮仓。

“三农”工作是推动支点建设的重要基础。基础越厚实,支点越稳固。

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张桂华接受湖北日报专访时表示,近年来湖北加快建成“四区”,着力打造“六大体系”,让新时代鱼米之乡焕发新活力,为支点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四区”建设,擘画湖北乡村全面振兴的美好蓝图:以江汉平原为核心区域,加快建成国家优质农产品生产区,稳步提升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业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延伸拓展,建成农业产业化发展示范区,打造万亿元现代化大产业;以农业新质生产力引领农业现代化发展,大力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运用,建成农业科技创新引领区;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成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样板区。

打造“六大体系”,蓝图变实景:构建乡村富民产业体系,推进十大重点农业产业链建设;构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体系,逐步让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构建公共服务供给体系,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公共服务;构建基层社会治理体系,让乡村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构建乡村振兴动力体系,推进农业产业创新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构建组织保障体系,激励引导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

北有五常,南有江汉

江汉大米跻身南方大米领导品牌

11月23日,省政府新闻办在农博会新闻发布会上透露,“江汉大米”品牌发布仅20个月,就已跻身南方大米领导品牌,赢得“北有五常、南有江汉”的美誉。

本届农博会上,“江汉大米”品牌展区将集中展示30多家企业、近200款核心产品,让消费者品鉴“江汉大米”烹饪的各式美食。

自湖北提出打造“江汉大米”品牌以来,主管部门、科研单位、生产企业、种植合作社和农民,各方齐心倾力打造大米品牌,从生产端到销售端,推动“江汉大米”从区域品牌向全国品牌迈进。

省粮食局党组书记、局长易俊东介绍,从田间到餐桌,江汉大米全链条生产实行标准化管理,推进绿色、有机认证,推行一品一码溯源系统,严守品质生命线。

两年来,湖北重点在长三角、粤港澳等核心消费区域开展系列品牌推介活动,帮助“江汉大米”进社区、进商圈、进单位,全面提升购买便利性与市场渗透率。

同时,我省大米企业推出方便米食、功能性米制品等多元产品,满足细分市场需求;建设一批集田园观光、农事体验、美食制作为一体的主题基地,推动品牌价值从餐桌延伸至文旅与休闲领域,全面提升产业综合效益。

学“千万工程”,建和美乡村

美丽农村有“面子”更有“里子”

进入冬季,宜昌市夷陵区百里荒村农户开始晾晒腊鱼腊肉,不少农家乐正在升级改造,几家高端民宿建造工程已近尾声。“我们全力以赴迎接即将到来的旅游旺季。”憧憬今冬“钱景”,村党总支书记闫奎分外激动。

百里荒曾因方圆百里、荒无人烟而得名,近年来却成为远近闻名的休闲景区,春赏花、夏避暑、秋观叶、冬玩雪,获批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

2019年,宜昌市规划设立环百里荒乡村振兴试验区,今年又启动环百里荒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串联百里荒村、普溪河村、金竹村、南垭村、界岭村五个村落,形成“景区+乡村”叠加效应。

从百里荒到百里旺,这是湖北和美乡村建设成效的一个样板,也是全省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今年,全省发布谷城县“生态堰河·醉美乡村”样板带、京山市“三产联动·古韵新生”环惠亭湖样板带、英山县“四季花海·水韵茶乡”样板带等20条和美乡村样板带,并在网络媒体进行现场直播、视频图文推介,宣传效果良好,收获很多流量。

今年,全省支持各地探索片区化推进乡村建设模式,推广十堰市乡村建设“六件事+”、荆门市农村人居环境“七步工作法”、黄冈市片区化推进乡村建设等经验做法,为全省乡村振兴打样。

今年,全省乡村建设着力提高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农民群众认可度,和美乡村建设得到社会各界支持,乡村振兴成果惠及广大农民朋友。

【责任编辑: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