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是我们每天都在做的事
也是健康的一面镜子
如果走路后容易疲劳
或者连走几百米都费劲
可能是血管“堵”了的信号
快跟着小圈一起来看看吧~
01
走路时出现这4种异常
血管可能“堵”了
走路时,如果出现走路后容易疲劳或者走几百米都费劲等症状,一定要引起重视,可能是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发出的警告。
当血液中的脂肪堆积,一些“坏”胆固醇就会“跑”到血管壁里面,时间一长,就会形成慢性炎症反应,最终导致血管壁斑块形成。当斑块越堆越多,就会造成血管管腔狭窄,也就是血管被“堵”住了,血流也随之变得缓慢,形成腿梗。现阶段,我国60岁以上人群中,约有15%的人群被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困扰。

·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四个阶段
1
第一阶段:轻微症状期
双腿偶尔出现麻木、发凉的症状,有的人也会出现走路或活动后容易疲劳的症状。

2
第二阶段:间歇性跛行期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重要阶段,随着病情进展,血管里的斑块越来越多,血管狭窄加重,就进入了间歇性跛行期。
表现为行走几百米后,就感到腿酸、疼,无法继续行走,但休息几分钟后,又可以继续行走。发展到最后,可能甚至一次连几十米都走不了。
3
第三阶段:静息痛期
即使不行走、运动,腿也会出现疼痛。尤其是晚上,躺在床上时,随着腿部抬高,疼痛也会加重,甚至腿疼到睡不着。
4
第四阶段:溃疡和坏疽期
腿疼到连路都走不了,皮肤、肌肉也开始溃烂。最先出现的往往是指尖发黑,最后发展到难以治疗。

02
改掉5个不良习惯
打通血管的“高速通路”
1
久坐:
久坐、跷二郎腿、久站,都是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长时间保持同一种姿势,下肢血液流动就会变得缓慢,容易形成淤积,增加血管内皮细胞损伤风险,也会增加肥胖概率,从而促进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有研究显示,4小时久坐不动,血栓风险就会增加。
两个简单动作帮你预防下肢动脉血栓
动作一:金鸡独立
左腿为支撑腿,右腿及两臂抬起,保持2~3秒; 反方向动作同理,左右两侧动作交替进行。

动作二:左右开弓似射雕
两手在小腹前做捧腹动作; 两手于身体前交叉,左手在前,迈出左腿; 左手做八字掌拉弓,右手置于胸前,拽弓弦,略作停顿; 右手画圆,回到起始位置; 反方向动作同理。
健康小贴士:日常生活中,还要合理进行运动,一般以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为宜,每次约30~50分钟,每周3~5次。比如快走、慢跑、八段锦、太极拳等。
2
饮食不合理:
摄入过多盐和油,会导致血液黏稠,斑块更易形成。
✅ 建议:
每人每天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油摄入量不超过25克,添加糖摄入量不超过25克。
推荐多吃蔬菜、水果、低脂乳制品、鱼、全谷物、富含钾和其他矿物质的食物,多饮水促进血液循环。

3
控制不好“三高”: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人群,往往更容易发生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狭窄。
✅ 建议:
将自己的指标保持在正常范围内,这样才有可能避免一些更严重的后果。
4
吸烟饮酒:
烟酒是血管的“敌人”,研究发现,吸烟酗酒,会使血液黏稠度比正常时升高8倍以上。
✅ 建议:
生活中要尽量做到不吸烟、不喝酒,远离二手烟。

5
长期熬夜:
熬夜等不规律作息是血管“大敌”,可能会造成血管收缩异常,血压升高。
✅ 建议:
睡眠时间不要晚于23:00,睡眠时长保持在7~8小时。

03
如何知道自己的血管是否健康?
平时可以经常摸一摸自己的下肢,如果有腿发凉、动脉搏动减弱的情况,就要小心下肢动脉粥样硬化。
检查血管是否病变时,除了常规视、触、叩、听等基本物理检查以外,常用方法如下:
·
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
可以对血管有无狭窄、有无斑块,管腔的大小、血液、流速等进行检查,是常用方法之一。
·
血管增强CT或造影检查:
不同部位的血管都可以进行检查,准确率高。
健康小贴士:年龄>45岁男性,年龄>55岁绝经后女性,尤其需要关注血管健康。

血管健康小贴士
1.走路时,如果出现走路后容易疲劳或者走几百米都费劲等症状,一定要引起重视,可能是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发出的警告。
2.改掉5个不良习惯,打通血管的“高速通路”:久坐、饮食不合理、控制不好“三高”、吸烟饮酒、长期熬夜。
3.平时可以经常摸一摸自己的下肢,如果有腿发凉、动脉搏动减弱的情况,就要小心下肢动脉粥样硬化。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25003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