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赵峰 通讯员 黄宏武 李扬
69岁的婆婆,一个人、一段路、一把扫帚,不倦地清扫着路上灰尘。
她叫刘胜华,大悟县阳平镇阳平村人。2013年底,刘胜华老伴去世,她本人体弱多病,加上小儿子离婚、失业在家,孙子尚幼,原本幸福的生活一下子变得艰难起来。2015年,村里将她家申报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我20岁当村干部、24岁入党、27岁被评为县劳模,从来没有拖过组织后腿。现在成了贫困户,几天没有睡好觉。”她说。
“想法归想法,关键是找办法,不能把贫困户的帽子戴长了。”刘胜华说,“我一农村老太婆,就知道一个硬道理:‘要吃辣子栽辣秧,要吃鲤鱼走长江。’我当时就下决心,脱层皮,也要甩掉贫困帽。”
在蔬菜收获季节,刘胜华每天比其他种菜户要早起半小时。早上五点起床,园里收菜、择菜、洗菜;六点出门上街赶集,农历单日到阳平,双日到城关。老人说:“我栽的菜品种少,数量不多,与其他人比,没优势,只有早上起早点,才能卖个好价钱。”
卖菜回家,她放下扁担,换一套旧衣服,扛上锄头又下地了。“我一无本事、二无本钱,又不懂高科技,只有向土地找饭吃。”
老人腰部椎间盘突出,一到冷天、阴雨天,疾病发作,疼痛难忍。医生告诫她,要多休息、少活动。可是,刘胜华一天到晚忙进忙出,停不下来。有一次痛得实在忍不住了,她就在村卫生室打了3天针,硬挺过来了。
翻开老人的《扶贫手册》,享受的扶贫政策一目了然:每月低保130元、养老金103元;每年还有创业基金500元、中药材种植合作社分红500元,以及财产保险、意外保险、医疗保险、孙子的教育扶贫资金等等,大大小小的政策有十几项,实现了从吃、穿、住到教、医、养的全覆盖。
“政策没得说,干部也很上心!”刘胜华说,“农忙时,干部组织劳力帮我搞春播、秋收。工作队还组织我们参观致富项目和技能培训,鼓励我们自力更生、自主创业、自主脱贫。”
2018年,刘胜华全家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多元,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脱贫了,老人还是闲不住。今年,她又找了一份保洁员的差事。刘胜华说:“党的政策好,我要奋力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