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聚焦南水北调中线移民]宏图篇:一种迁徙 书写奇迹

发布时间: 2012-09-18 06:12   来源: 荆楚网   进入电子报

    

    图为:移民车队抵达新家园。

    湖北日报讯    这是一个永远定格的重大时刻:2012年9月18日,最后一批南水北调丹江口水库移民乔迁新居,标志着我省以及全国南水北调丹江口水库移民搬迁工作全部结束。

    这是一场史无前例的惊世壮举:18.2万移民集中迁徙,动用搬迁车辆3万多台次;新建移民点500个,建房5万户、700万平方米,相当于新建一座中等城市。

    这是一份国家工程的使命担当:为了一江清水北送,4万多名移民干部无私奉献,18万移民群众舍家为国,6000万荆楚儿女勇担大义,向党中央、国务院,向全国人民交出了一份圆满答卷。

    这是一项彪炳史册的世纪奇迹:四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三年彻底扫尾,搬迁时间之紧、任务之重、强度之大、速度之快,超过三峡工程百万大移民,不仅创造了全国水库移民的奇迹,而且在世界移民史上也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是一道同辉日月的精神闪光:作为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重要移民区和主要影响区,荆楚儿女胸怀国家利益,顾全大局、牺牲奉献;不辞万难、全力以赴、克难攻坚;团结奋进、众志成城;自强不息、重建家园,这种精神,将极大鼓舞全省人民跨越发展的前进脚步。

    ——题记

    科学决策:

    四年任务 三年完成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成败关键在移民。

    然而,水库移民,公认的世界性难题,号称“天下第一难”。对历经多次搬迁之苦的南水北调丹江口水库移民来说,更是难上加难。

    南水北调移民搬迁时间短、任务重,在世界水库移民史上十分罕见。三峡百万移民中,我省移民26万人,共搬了18年。丹江口库区18万移民,除试点移民1万人外,在两年时间内基本完成,平均每年8.5万人。

    此外,此次移民中,相当一部分是二次搬迁,甚至是三次、四次、五次搬迁。新老移民交织,情况错综复杂,人均实物指标少,给合理补偿、移民身份认定等带来更大难度。“难”字当道,省委、省政府迎难而上。2010年1月,省委、省政府与有关地方签下“军令状”:四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三年彻底扫尾,任何地方、任何部门都不得讨价还价、找借口、谈条件。

    做出这样的决策,绝非心血来潮,而是出自对形势的准确把握和判断,来自对移民意愿的了解和尊重,来自政策支撑和科学决策。

    早搬迁,是水到渠成的乘势而上。

    从2009年8月首批移民入住新居,到2010年5月团风县迎来最后一批移民,1万多人的试点移民任务圆满完成。试点移民,积累了工作经验,锻炼了干部队伍,掌握了工作方法,发现并解决了规划设计、政策标准等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为大规模移民奠定了基础。

    早搬迁,是广大移民群众的殷切期盼。

    1990年长江水利委员会进行大型实物指标调查后,特别是2003年下达“停建令”后,库区移民房不能盖、路不能修、厂不能建。搬迁时间一推再推,一直等了20年。这漫长等待的20年,是中国经济加速发展的黄金20年。移民们损失的不仅是原本应该更加富足的生活,而且还有无法挽回的发展机遇,移民群众盼搬迁、思发展的愿望日益强烈。

    早搬迁,是迎难而上的责任担当。

    水库移民具有非自愿性、复杂性、长期性等特性,“大干问题不大,小干问题不小;迟早要干,迟干不如早干”。早搬迁,既能确保移民任务不拖通水目标的后腿,还能帮助移民群众早安定、早发展、早致富。

    实践证明,省委、省政府的决策是科学正确的。在物价上涨等多种不利因素影响下,我省牢牢掌握移民搬迁主动权,移民搬迁任务如期完成。

    合理运筹:

    以人为本 办成大事

    从2009年8月首批移民搬迁以来,至今已有37个月的时间。回首那紧张有序的日日夜夜,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呢?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移民工作该如何推进?对各级党委、政府来说,这是一场严峻的政治考验。“移民搬迁,是湖北三件天大的事之一。”一旦省委、省政府做出决断,全省各级领导,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把移民搬迁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检验执政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准,使出“天大的劲”,办好“天大的事”。

    移民搬迁实行“指挥部”体制。有关地区的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分别担任政委和指挥长,各相关部门作为指挥部成员单位,综合协调配合,全力支持移民工作。

    正是在这种体制保障下,党委、政府把移民外迁安置作为头等大事和“一把手工程”来抓,上下一心,政令畅通。各级党政主要领导既挂帅又出征,亲力亲为,狠抓落实。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基层干部齐心协力,尽心竭力。

    事实证明,坚持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加强政府的执行力建设,便能形成全省上下一盘棋、干部群众一条心的良好氛围和工作局面。党和政府的决心一旦形成,便能迅速转化为全省上下步调一致的行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独有的体制优势,是任何其他政治制度所无法比拟的。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党和政府制定移民政策的基本导向。

    移民安置点如何选择?省委、省政府倾听群众呼声,尊重群众意愿。全省拿出了13万人的土地容量,供7.7万外迁移民进行选择,移民安置点数量由最初的510个调整为192个。

    搬迁前,库区移民人均住房面积只有20.97平方米,且大多都是土木房、土坯房。搬迁后,移民人均住房面积31.3平方米,而且都是瓦屋面有隔热层的砖混结构。

    在丹江口库区,移民人均耕地面积只有1.089亩,其中保水田及水浇地面积人均不到0.5亩。搬迁到平原地区后,移民旱涝保收人均净地达到1.5亩。

    坚持“优越、优先、优厚”原则,整合多个渠道的资金和项目,在鼓励移民搬迁、线上资源补偿、土地整治、发展生产、房屋建设、社会保障等方面出台支持和帮扶政策,把维护移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

    以最大的耐心听取移民的意见,以最大的诚意尊重移民的意愿,让移民真正成为国家重点工程的受益者。正是这种“以人为本”的政策导向,获得了移民的真心拥护,保障了移民工作的顺利推进。以人为本的政策,成为移民工作顺利推进的政治基石。

    【声音】

    南水北调工程是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是事关发展全局和保障民生的重大工程。建设南水北调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做出的重大决策,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我国水资源配置,对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进一步推动小康社会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于落实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鄂竟平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admin)
关键词:南水北调;移民

省委常委专辑

编辑推荐

更多>>

精彩图片

更多>>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