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襄阳分公司 > 十堰新闻 > 十堰滚动播报

太和医院多学科协作为“折翼天使”修复“翅膀”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28日17:13 来源: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徐勇)5岁女童朵朵(化名)在舞蹈练习中因下腰动作导致儿童急性过伸性脊髓损伤(PAHSCI)突发截瘫。经太和医院神经康复中心三病区多学科团队精准诊疗与系统康复,患儿从下肢肌力消失、大小便功能障碍逐步恢复至独立行走,实现了医学与康复领域的显著突破。

入院时的朵朵下肢屈髋肌力仅存2级(可轻微抬腿),其余下肢肌力完全消失,大小便功能严重障碍。确诊为儿童急性过伸性脊髓损伤(PAHSCI),这意味着朵朵能否重新站起来都成了未知数。

“儿童脊髓损伤的救治,每一分每一秒都关乎神经恢复的希望!”神经康复中心三病区主任张少武团队当即启动紧急响应,一场“多学科协同救治战”随即展开。

通过肌电图(EMG)精准定位神经损伤的范围与程度,为康复方案提供电生理数据支撑;借助弥散张量成像(DTI)磁共振技术,突破传统影像的局限,直观呈现脊髓内神经纤维束的完整性、行走方向及损伤状况,为预后判断和精准康复绘制出清晰“导航图”。

脊柱外科第一时间介入评估脊柱稳定性,排除紧急手术指征后,全程监控脊柱状态以预防继发性损伤;矫形科量身定制专业脊柱—骨盆矫形支具,这不仅是支撑躯干、辅助站立的“外骨骼”,更是预防瘫痪期脊柱侧弯等并发症的关键保障,为神经恢复筑牢环境基础。

物理治疗(PT)作为核心环节,康复治疗师如同“神经通路修复师”,从床旁基础的关节活动度维持、肌肉萎缩预防开始,逐步运用神经发育疗法、功能性电刺激(FES)、减重步态训练系统等先进技术,唤醒受损神经,重建运动控制模式。每一次被动抬腿、每一次在减重装置下的尝试“迈步”,都是向独立行走目标的艰难迈进。

综合采用低频脉冲电治疗、磁疗(改善神经传导与循环)、微波(深层温热以缓解炎症水肿)等物理因子疗法,多维度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神经水肿、延缓肌肉萎缩,为神经修复营造最优内环境。

康复之路漫长且充满挑战,神经康复科三病区的医护团队始终用耐心与专业陪伴左右,将枯燥的康复训练化作趣味游戏,将治疗师的指令编成轻快的儿歌节奏。从需要搀扶才能坐起,到能自己翻身;从在保护下小心翼翼地迈出第一步,到逐渐能独立行走……如今,朵朵的身体功能已基本恢复正常。

张少武强调,儿童脊柱柔韧性好但脊髓脆弱,“下腰”等动作易致儿童急性过伸性脊髓损伤(PAHSCI),这是舞蹈训练中需警惕的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SCIWORA)。此类损伤康复是系统工程:早期科学全面评估是前提,神经康复、脊柱外科等多学科协作(MDT)是基石,可实现从急性期干预到功能重塑的全周期管理;个体化、高强度且持续的康复训练是核心;家庭支持与心理关怀不可或缺。

【责任编辑:雷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