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襄阳分公司 > 十堰新闻 > 十堰滚动播报

迷彩铸魂育新人 茅箭区“开学第一课”奏响思政育人新乐章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02日17:37 来源: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王克虎)9月1日,十堰市茅箭区以“迷彩思政,铸魂启程”为主题的开学第一课在重庆路小学举行,迷彩绿、国防绿、科技蓝与爱国红交织,为茅箭学子带来一场沉浸式思政大课。标志着茅箭区在“国防教育筑基、思政教育铸魂”的育人探索中,迈向了从“形式创新”到“内涵深化”的新篇章。

开学第一课。通讯员供图

相较于传统开学第一课,此次活动的深意,藏在每一个精心设计的环节里。当茅箭区综合实践基地教官们的擒拿格斗表演亮相时,拳脚间的力量与默契不仅点燃了现场氛围,更让学生直观感受到“纪律”与“协作”的重量,为学校思政教育埋下“行为自觉”的种子。

红色故事是思政教育的“活教材”,而如何让革命精神跨越时空,直抵青少年心灵?实验小学的情景剧《东沟的故事》给出了答案。小演员们用细腻的表演,将革命先辈“把最后一口粮留给伤员”的抉择搬上舞台,让学生在共情中理解: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辈用坚守与牺牲换来的。

开学第一课。通讯员供图

如果说红色故事是“回望过去”,那么退役军人的分享则是“连接当下”。茅箭区关爱退役军人协会秘书长付镇中走上讲台,他带来的不仅是个人的从军经历,更是一代军人“守土有责”的使命担当。当他勉励同学们“为守护祖国疆土而好好学习”时,传递的不仅是期望,更是一种“责任传承”——让青少年明白,个人的成长始终与国家的安危紧密相连。

重庆路小学少先队员演绎的《珍贵的教科书》,从“学习本身”切入,重现了“用生命保护教科书”的经典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学习的意义。

当天津路中学教师程卓然的讲解转向无人机、山东舰、歼-20时,课堂的视野从“历史”与“精神”延伸到了“科技”与“未来”。“当翼龙无人机给贵州灾区送去粮食时,当山东舰在南海守护领海时,当歼-20在蓝天翱翔时——我们能骄傲地说:这是中国造!”这句铿锵有力的话,背后是我国“科技强军”的战略支撑,更是对青少年“科技报国”的召唤。而茅箭区四名在全国无人机大赛中获一等奖的同学分享“科技梦”,则让这份“召唤”有了更鲜活的榜样——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科技报国”不是遥远的口号,而是可以从当下的每一次学习、每一次实践中起步的理想。

开学第一课。通讯员供图

“迷彩少年议事会”环节,更是将思政教育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思考”的关键。围绕“如何将‘军人的纪律’转化为日常好习惯”和“如何将个人‘小梦想’融入‘祖国的大蓝图’”,重庆路小学的学生代表们给出了最真诚的答案:“上学不迟到”“把被子叠好”。这些看似微小的日常,恰恰是在引导他们在小事中践行精神,在成长中锚定方向。

此次“迷彩思政课”开学第一课,是茅箭区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深度诠释。从红色故事中,学生接过的不仅是“不怕牺牲、坚守信念”的红色薪火,更是对“家国情怀”的深刻认同;从军人与同学的分享中,接过的不仅是“遵守纪律、团结担当”的绿色行动,更是对“责任意识”的自觉践行;从军事科技中,接住的不仅是“学好本领、科技报国”的蓝色誓言,更是对“时代使命”的主动承接。这三种力量的融合,为新学期的学生注入了“精神燃料”,也为他们的成长划定了“价值坐标”。

未来,茅箭区按照“试点先行、总结完善、全面辐射”推进“军事文化浸润、国防教育筑基、思政元素渗透”新型育人体系,更具深远意义。青少年的理想信念、责任担当,直接关系到民族复兴的未来。茅箭区的探索,正是通过“迷彩思政”这一载体,让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树立“强国必有我”的信念,成长为既能守护家国,又能开创未来的时代新人。

这堂别开生面的开学第一课,是一次思政教育的“创新实践”,更是一场面向未来的“精神播种”——当迷彩绿的种子在青少年心中扎根,必将生长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才。

【责任编辑:雷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