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张贤慧 刘姣)老人田间劳作,突然被蝮蛇咬伤。常规注射抗蝮蛇毒血清可能导致老人过敏性休克,国药东风总医院肾脏内科突破血清过敏技术难题,以小剂量、分多次、递增剂量的方式给药,让老人转危为安。这一高效成功救治案例也为蝮蛇高发山区的蛇伤救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秦奶奶与医护人员合影。通讯员 供图
飞来横祸 老人田间遭蛇突袭
鄂西北山区是蝮蛇主要栖息地,九月暑气未消,仍是蝮蛇活跃的高发期。近期,郧阳区鲍峡镇村民秦奶奶在自家花生地劳作时,右手背突然被蝮蛇咬伤,两个渗血的牙印瞬间打破山村的宁静。
“被咬后我赶紧挤压伤口排毒液,接着就往当地卫生院跑,当时手肿得越来越厉害,还麻得没知觉,心里慌得不行。” 秦奶奶回忆。
当地卫生院紧急对她的伤口切开冲洗后,迅速联系 120,将其转往国药东风总医院肾脏内科 —— 该科室常规开展各类先进血液净化技术,长期承担蛇咬伤、蜂蜇伤,毒蘑菇、农药和各种药物中毒的救治工作,是湖北省三级医院临床重点专科、湖北省肾脏病区域医疗中心。
当晚8时,救护车准时抵达医院。此时,值夜班的张医生和瞿护士已备好蛇咬伤抢救设备,急诊创伤外科、重症监护病房(ICU)医生也提前到位,一场多学科协作的 “抗蛇毒战役” 即刻打响。
脱敏注射 巧破患者过敏难题
“患者到院时,右手臂已肿至肘部,还伴有头晕、一过性黑朦(短暂性视力丧失或视物不清),伤口渗液明显,情况十分危急。” 国药东风总医院肾脏内科副主任医师张任介绍。
抗蝮蛇毒血清是救治蛇咬伤的唯一特效药。肾脏内科副主任赵黎第一时间紧急联系医务部协调抗蝮蛇毒血清,仅 10 分钟后,药学部就将全院仅存的两支抗蝮蛇毒血清送到病房。
可就在这危急时刻,患者前臂掌侧皮肤的过敏试验结果显示 “阳性”—— 常规注射可能导致过敏性休克,但若不用药,蛇毒将持续损伤患者器官,抉择迫在眉睫。
“绝不能放弃!” 肾脏内科住院总医师赵韶静决定立即组织主持多学科会诊,探讨紧急解决方案。凭借多年急危重症救治经验,多学科团队决定实施 “脱敏注射”:以小剂量、分多次、递增剂量的方式给药,同时备好肾上腺素、地塞米松和抢救设备等应对突发情况。
经过3 次脱敏注射后,抗蛇毒血清成功输入患者体内。为巩固疗效,医生又连夜联系外院调入血清,备次日清晨再次给药。当复查指标趋于稳定时,奋战一夜的医护团队才松了口气。
此次抢救,多学科团队 “提前到位、同步联动”,还突破血清过敏技术难题,秦奶奶因及时排毒和抗毒治疗,进而阻止了严重的脏器功能损伤的发生。
关怀备至 解决患者后顾之忧
救治中,医护团队发现秦奶奶的特殊困境:子女均在外地务工,家中只有 16 岁孙女留守。因担心孙女和治疗费用,秦奶奶要求提前出院。
“您放心治病,手续我们来办!” 管床医生张任一边实时与外地家属电话沟通病情,一边主动帮秦奶奶准备材料,协助申请意外伤害保险。
“我不识字,到医院连东南西北都分不清,这次啥都不用跑,医生帮我把手续全办好了。” 治愈出院当天,秦奶奶握着医护人员的手反复道谢。这份 “超出医疗本身” 的关怀,让这场紧急救治增添了几分温暖底色。
国药东风总医院肾脏内科主任陈华茜提醒市民,户外遭遇蛇咬伤需牢记 “五步急救法”:
一,保持冷静,禁止奔跑
奔跑会加速血液循环,导致蛇毒扩散更快,应缓慢移动至安全区域;
二,正确排毒液
可在伤口近心端(靠近心脏一侧)轻轻挤压伤口的周围,排出少量毒液,切勿用力揉搓或用口吸吮(避免施救者中毒);
三,快速就医,留存 “线索”
立即拨打 120,尽可能记住蛇的颜色、斑纹(如蝮蛇多为灰褐色带斑纹),便于医生快速匹配相应血清;
四,配合专业治疗
到院后需严格遵医嘱完成过敏试验,若出现抗蛇毒血清过敏,具备条件的医院可通过脱敏注射保障用药安全,切勿因担心过敏拒绝治疗;、
五,做好户外防护
田间劳作、郊外游玩时,建议穿长袖长裤、戴手套,避开草丛、乱石堆、溪畔等蛇类栖息地,随身携带蛇药(仅作应急,不能替代抗蛇毒血清)。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