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崔馨)“以前只知道红薯能填肚子,现在叶子能炒菜、果实能制粉,咱们这‘土疙瘩’里长出的宝贝,硬是让日子越过越红火!”在关防乡总兵沟村的红薯田里,村民陈山森一边采收鲜嫩的红薯叶,一边笑着说道。如今的关防乡,红薯早已不是单一的粮食作物,而是浑身是宝的“致富密码”,从田间到餐桌,解锁出满满烟火气与新商机。
走进关防乡的连片红薯种植地,翠绿的藤蔓顺着田垄铺展,随手掐下一片红薯叶,鲜嫩得能掐出水。“这叶子可不是野菜,现在是城里餐馆抢着要的‘香饽饽’!”乡农业服务站站长孙英明介绍,当地农户摸索出多种红薯叶吃法——炝炒红薯叶最是家常,热油下锅快速翻炒1分钟,撒上少许盐和蒜末,清香瞬间迸发,脆嫩口感成了“下饭神器”;红薯叶菜窝头则更显质朴,将叶子切碎后与玉米粉、面粉按比例揉匀,上锅蒸熟,粗粮的绵密搭配菜叶的清新,不少游客吃完还会打包,想把乡村味道带回家。
待采摘的红薯叶。通讯员 供图
除了叶子受青睐,红薯果实的“变身”同样丰富。在乡内的粉条加工车间,新鲜红薯经过清洗、粉碎、过滤、晾晒,变成了雪白的红薯淀粉,再加工成爽滑筋道的红薯粉条,泡发后炖肉、凉拌皆可;部分红薯则经过切片、烘烤,制成香甜有嚼劲的红薯干,可以销往全国各地。“以前红薯吃不完容易坏,现在加工成干货、粉条,保质期长了,收益也翻了番。”加工车间负责人说,仅去年下半年,该厂就加工红薯100吨,产出红薯粉条10余吨,带动周边20余户农户稳定就业。
近年来,关防乡积极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充分发挥土地和气候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红薯、冷水米、中药材等特色农业产业,从传统农耕到现代农艺,从单打独斗到规模经营,关防乡红薯产业的蓬勃发展,正是山区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下一步,关防乡还将继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红薯产业发展活力,大力提升产品附加值,让“土疙瘩”真正变成乡村振兴的“金豆豆”。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