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李华栋、李镇海)近年来,十堰市积极探索创新古树保护机制,通过强化数字赋能、健全联动体系、推动共建共享等措施,实现古树保护智能化、精细化、社会化。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古树7005株,其中一级古树469株、二级古树1453株、三级古树5083株,超过三分之一的古树树龄在300年以上。
数字赋能推动“古树智管”。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开展古树资源核查和健康监测,对现存古树的树种、位置、树龄、树高、胸径、冠幅、生长势、立地条件、生长势及保护现状等信息进行摸排核实,全市7005株古树均建立电子档案,实现“身份证、户口本、病历卡”等信息“一树一档”。针对每株古树的生长状况和立地环境,制定并实施“一树一策”科学管护和复壮方案,聘请具有古树保护技术资质的第三方,采取地上环境综合治理、地下土壤改良、有害生物防治、树洞防腐修补、树体支撑加固等措施,已复壮修复古树100余株。
机制创新推动“古树细管”。以林长制为抓手,探索“林长+河湖长+警长+检察长+法院院长”五长联动机制,建立检察公益诉讼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衔接制度,建成生态警务室11个,推动部门联动、齐抓共管。市中级人民法院及竹溪县、房县等地法院相继发布司法保护令,对楠木寨楠木古树群、化龙堰镇鸳鸯古柏等重点古树群实施司法保护。房县、张湾区等地在全省率先探索古树致害保险,129株古树获专项保险保障,保额达253.8万元。通过林长统筹协调、司法强力保障、保险参与风险分担,构建了林长统筹、司法护航、保险兜底的精细化治理新格局。
共建共享推动“古树众管”。深挖古树文化,在市牛头山国家森林公园、老母荒森林公园建设古树及生物多样性科普宣传长廊,在茅箭区浪溪村、卡子村开展古树公园试点,并组建专班、精心编撰《武当古木》,营造全社会共同守护古树的良好氛围。以全球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为契机,结合“古树名木保护宣传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等重点节点,广泛开展古树科普宣传活动,累计发放宣传手册上万份,在共建共享中守护城市“绿色乡愁”。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