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襄阳分公司 > 十堰新闻 > 十堰滚动播报

十堰丹江口:电力“守井人”初心映照千里清波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24日17:52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刘景丽 饶曾)碧波荡漾的丹江口水库,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地,已累计向北方输送超过725亿立方米的清澈水源。在这片至关重要的水源地,国网丹江口市供电公司的电力“守井人”肩负着双重使命,既守护万家灯火的明亮,又保护一泓清水的纯净,谱写出一曲绿色发展的时代和弦。

电力设备维护。通讯员 供图

一库清水 红色身影守护生命之源

丹江口水库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地,其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国网丹江口市供电公司电力“守井人”将守护水源视为自己义不容辞的重要使命。每月,会定期组织前往包联库岸线所在的丹江口市均县镇罗汉村,开展守水护水清漂志愿活动。志愿者们身着醒目的红色马甲,手持各种打捞工具,划着小船穿梭于库岔河面,认真清理库岸沿线的垃圾及水面漂浮物,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影响水质的小角落。

为了将保护行动常态化、长效化,该供电公司组建了13支电力“守井人”服务小分队。这些小分队常态化活跃在丹江口市的各个角落,积极开展“小水滴”“净岸护水”“植树造林”等生态保护行动。队员们不仅身体力行,亲自参与到各项环保活动中,还积极向周边的群众宣传环保知识,带动大家共同参与到节水护水的行动中来,让绿色理念在库区生根发芽,逐渐形成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清理库岸沿线的垃圾。通讯员 供图

绿色动能 屋顶光伏照亮低碳转型

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国网丹江口市供电公司聚焦于清洁能源的利用,助力企业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在丹江口农夫山泉生产基地的上方,一片蔚蓝色的光伏板犹如一片“发电海洋”,静静地吸收着阳光,将其转化为源源不断的电能。这座装机容量高达15.55兆瓦的屋顶电站,年均发电量可达1421万千瓦时,不仅成为企业的“绿色存折”,为其节省了可观的电费开支,更相当于种下了77.9万棵树,有效减少了碳排放量。每一瓶从这里生产的矿泉水,都融入了阳光能量的绿色印记,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电力设备维护。通讯员 供图

在汉丹港的碧波之畔,300千瓦的趸船系泊岸电为游轮注入清洁动力。采用水下0.8米柔性特制电缆布局,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可伸缩的充电装置,仅需两小时便能充满整日航程所需的电力,成本比传统燃油降低了30%。按照规划,未来三年内,整个库区的467艘船只将逐步实现电动化。届时,汉江的水汽晨雾之间,将彻底告别柴油尾气的污染,迎来更加清洁、美丽的生态环境。

与此同时,该供电公司常态化开展节能诊断服务,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量身定制并推广光伏、储能等清洁用能方案。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全年帮助企业减少碳排放超过1.4万吨,清洁电能正绘就水源地“绿电好光景”,为库区的绿色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精准调荷 提升城乡用电质量

电网是民生保障的“生命线”,更是库区发展的“动力源”。今年以来,国网丹江口市供电公司锚定“卓越供电服务品质”,聚焦于城乡用电需求,以精准调荷为抓手,持续加大配网建设的力度,全力提升供电的可靠性与用电质量,确保高负荷保供期间服务不打折扣。

面对今年夏季持续高温与暴雨天气叠加的双重考验,该供电公司坚决扛牢电力保供首要责任,以“严细实”的工作作风筑牢电网防线。从城区老旧线路的改造到农村电网的升级,从工业园区供电保障的优化到库区偏远村落电力覆盖的完善,各专业部门多维发力,逐项梳理用电的痛点、难点,制定“一区域一方案”“一线路一策略”,建立“监测、分析、治理、走访”闭环管理机制,有效破解迎峰度夏期间低电压难题,确保高负荷时段群众用上“稳当电”;同时,借助智能调度系统实现精准调荷,在保障工业生产、农业灌溉、居民生活用电稳定的同时,进一步提升电网运行的效率。可靠稳定的电力如同“暖流”,流淌在丹江口的城镇乡村,为库区群众的幸福生活与地方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无论是烈日炎炎的盛夏,还是寒风凛冽的冬日,电力“守井人”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奋战在电网建设与维护的第一线。在国庆佳节来临之际,他们提前部署、周密安排,加强线路特巡特维,落实应急保障措施,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入保电工作,确保节日期间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让千家万户的光明与祥和得以守护,为库区百姓的幸福生活与地方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电力支撑。

【责任编辑:雷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