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陈亚飞)“法官,这笔款我们追了好几年都没结果,没有你们跨省奔波强制执行,恐怕真的要打水漂了!” 近日,握着曾都区法院执行法官的手,湖北某新材料有限公司代理人的声音里满是激动与感激。这声真挚的道谢,背后是一场跨越千里的执行攻坚战,更是法院以司法利剑护航民营企业发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生动实践。
湖北某新材料公司与山东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桑某某买卖合同纠纷一案,因山东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迟迟未按约定支付 80 余万元货款,湖北某新材料有限公司将其与连带担保人桑某某诉至法院。法院判决山东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向湖北某新材料有限公司支付货款80余万元及利息,桑某某作为连带担保人对上述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判决生效后,二被执行人始终未履行生效判决确定的付款义务,湖北某新材料公司向曾都区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法院迅速冻结被执行人账户并扣划30余万元,但剩余执行款却似石沉大海。桑某某以“无力偿还”为由百般拖延,执行一度陷入僵局。
执行法官并未因僵局退缩,反而加大排查力度。经查,桑某某的配偶于某有稳定收入,其工资、奖金等夫妻共同财产中属于桑某某的份额部分,属于可执行的财产。于是,法官果断依法对桑某某配偶于某名下的夫妻共同财产采取强制措施,冻结了其银行账户及住房公积金。然而,这些财产仅能覆盖部分债务,执行仍陷困局。
承办法官深知责任重于泰山,为打破僵局,毅然决定奔赴千里之外的被执行人住所地山东省某市,并在当地银行、住房公积金中心、不动产登记机构、保险公司等单位展开拉网式排查。
转机在两家保险公司浮现:法官敏锐地发现桑某某竟在案件执行期间,将其在一家保险公司投保的保险转移至其配偶于某名下,并通过于某火速提取保单现金价值二十余万元。此外,桑某某在其账户被冻结期间,临时新开一张银行卡提取了另一家保险公司的保单现金价值。这两条恶意规避执行的线索,瞬间点燃破局希望。法官立即行动,从保险公司到银行,逐一调取相关转账、提款记录,扎实的证据链将桑某某、于某恶意隐匿、转移财产,涉嫌拒不执行判决的罪证牢牢固定。
当执行法官赶到山东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电话联系桑某某却避而不见。面对其拒不配合的态度,执行法官顺藤摸瓜,锁定其配偶于某的工作单位。法官向于某严肃送达《涉嫌拒执犯罪预告书》,以案释法,清晰阐明拒执行为的严重法律后果。面对确凿证据和法律威严,于某深受触动,当即表示愿意配合执行,主动申请法院提取其名下住房公积金及保险价值10余万元用于还款,并承诺立即筹措偿还剩余30余万元。次日,案款全部汇入法院账户。
至此,这场跨越千里、斗智斗勇的执行攻坚战圆满落幕,申请执行人被拖欠的80余万元货款全部执行到位。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