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游客在成县杜甫草堂景区参观游览。
甘肃省陇南市成县因有“两水同聚一谷”的峡谷地貌特征,古称“同谷”,县城东南的飞龙峡峡口有座杜甫草堂,是为纪念曾寓居同谷的唐代大诗人杜甫而建。杜甫草堂又称“杜少陵祠”“杜公祠”,始建于1123年,经过历代不断维修重建,目前占地15亩,包括祠堂、碑林等主体建筑。
为避“安史之乱”,杜甫于唐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带家人从秦州(今甘肃天水)南下成都,途中在同谷住了约一个月,留下《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也就是《同谷七歌》等诗作。“有客有客字子美,白头乱发垂过耳。岁拾橡栗随狙公,天寒日暮山谷里。”《同谷七歌》的开篇就展现出杜甫白头乱发的衰老形象和进山捡拾橡栗充饥的困苦生活,写的是诗人自己的经历,也是“安史之乱”背景下广大民众生活的真实写照。陇蜀之行是杜甫一生中最艰辛的旅程,让他深入了解人民疾苦,为日后创作出更多饱含忧国忧民之情的现实主义作品打下基础。
如今的杜甫草堂景区被松柏翠竹环绕,鲜花争艳,清泉淙淙,是市民游客了解诗圣杜甫、学习传统文化、休闲纳凉赏景的好去处。
新华社记者 马宁 摄pagebreak
7月13日在成县杜甫草堂景区拍摄的杜甫雕像。
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pagebreak
7月13日拍摄的飞龙峡口处的成县杜甫草堂景区(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pagebreak
7月13日拍摄的成县杜甫草堂景区(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pagebreak
7月13日在成县杜甫草堂景区拍摄的杜甫雕像。
新华社记者 马宁 摄pagebreak
7月13日拍摄的成县杜甫草堂景区(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pagebreak
7月13日,游客在成县杜甫草堂景区参观游览(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pagebreak
7月13日,成县杜甫草堂景区讲解员李涛向游客介绍杜甫的《同谷七歌》。
新华社记者 马宁 摄pagebreak
7月13日,游客在成县杜甫草堂景区参观。
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pagebreak
7月13日,游客在成县杜甫草堂景区参观游览。
新华社记者 马宁 摄pagebreak
7月13日,游客在成县杜甫草堂景区参观杜诗碑林。
新华社记者 马宁 摄pagebreak
7月13日,游客在成县杜甫草堂景区杜诗碑林拍照。
新华社记者 马宁 摄pagebreak
7月13日拍摄的成县杜甫草堂景区牌楼和对面的凤凰台,杜甫住在这里时曾写下《凤凰台》一诗。
新华社记者 马宁 摄pagebreak
7月13日,游客在成县杜甫草堂景区参观游览。
新华社记者 马宁 摄pagebreak
7月13日,游客在成县杜甫草堂景区拍照。
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pagebreak
7月13日,小朋友在成县杜甫草堂景区茶社绘画。
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pagebreak
7月13日,游客在杜甫草堂景区对面的凤凰台上参观大云寺,山下是成县县城,杜甫在《凤凰台》一诗中写有“亭亭凤凰台,北对西康州”,唐朝时曾在成县设置西康州。
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pagebreak
7月13日在杜甫草堂景区对面凤凰台上拍摄的成县县城景观,杜甫在《凤凰台》一诗中写有“亭亭凤凰台,北对西康州”,唐朝时曾在成县设置西康州。
新华社记者 马宁 摄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