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鞋套的效率有没有提高?现在一天能做多少个?孩子们读书缺啥文具?”……
4月10日,刚吃完中午饭,仙桃市交通运输局驻刘河村第一书记李晶旭一路“遛弯”来到位于郭河镇刘河村四组廖保秀的家中,与正在电焊机旁做一次性鞋套的廖保秀熟稔的拉起了家常,也开始了每天必做的“包保功课”。
廖保秀,今年63岁。2014年,唯一的儿子被查出癌症,为赚钱治病,老公选择外出打工,但屋漏偏逢连夜雨,于2015年在工地上干活时意外摔伤去世,儿子也于2016年癌症救治无效去世。父子俩的相继去世,留给廖保秀婆媳俩的只有九十多岁的公公和两个嗷嗷待哺的小孩,以及因治病向亲戚朋友借的二十多万的外债。
为了偿还“巨额债务”,儿媳妇郑玲在照顾两个孩子读书的同时还在镇上的无纺布厂打工,廖保秀则选择外出打工,因为不识字,便在工地上帮人提灰桶打小工,回想起那段艰难的时光,廖保秀直叹气,“五十多岁的身体根本经不起如此折腾,只坚持了个把月我的腿又病了,在床上躺了一年左右才好转。”
“幸亏有了扶贫工作组,帮助我们捱过了那段最艰难的日子,不仅帮我们把房子修好了,现在更是隔三差五地关心我们这个困难的家庭,不是亲人更似亲人”,廖保秀眼里噙满了感激的泪水。
据李晶旭介绍,廖保秀于2015年被纳入贫困户,一直以来都是仙桃市交通运输局负责包保,以前的包保干部是该局原副局长胡怀贺,先后为廖保秀家进行了危房改造、申请低保、住房补助、产业奖补等,给这个灰暗的家庭带来了生的希望,于2017年实现了脱贫。而自从胡怀贺于2017年退休后,关怀他们一家的“接力棒”也就自然地传到了李晶旭的手上。
光靠政府的接济也不行,扶贫更要扶志。
2018年底,李晶旭将廖保秀安排到了村里的公益性岗位,成了一名保洁员,每月有500元的收入。
农闲时,李晶旭还推荐廖保秀接了做一次性鞋套的活。套胶板、箍皮筋、机器压紧实、打包成袋,在电焊机旁认真工作的廖保秀动作娴熟、一气呵成,“每天可以做1000个左右,一个月大概也有100到200元收入,赚点活钱,给两个孙子买点零食吃,弥补他们缺失的父爱。”
目前,婆媳俩打工的收入以及政府的政策补贴各项加起来,每年也有将近5万元的入帐,再加上自己种了几亩口粮田,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改善。
听到廖保秀“一切都好”的近况,李晶旭脸上露出了会心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