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文峰塔古墓发掘,首次发现了随国铜器。这把铜戈,揭开了关于曾国、随国的千古谜团(加圈铭文为“随”字)。
三国演义
很多人知道,春秋战国时期,湖北的土地上曾有强大的楚国,却不知还有个称雄一时的鄂国。湖北的简称“鄂”、“楚”,是否渊源于此?这是所有湖北人都好奇的问题。
随着曾国的来龙去脉渐渐被摸清,它与鄂国、楚国间的关系也日益清晰。
史料证明,湖北的简称确实得名于鄂国、楚国。不仅如此,鄂、楚、曾三国同处一时、比邻而居,势力还都不小,于是,演绎了一段后来鲜有人知的“三国演义”。
“不服周”的鄂国
鄂国又称噩国,始为夏商时的诸侯国,封在今山西乡宁县一带。商末,鄂侯在朝中为大臣,与西伯姬昌、九侯并列三公。西周初年,鄂国故地被晋所并,遗族南迁,立国于随县安居镇。
1975年,在安居羊子山墓群出土青铜器4件,有鼎、簋、爵、尊,时代为西周早期,出土带有“鄂侯弟季”铭文的鄂侯尊和鱼父乙爵青铜器。2007年11月,安居羊子山又出土了一批弥足珍贵的青铜器,多有铭文,属于鄂国青铜器。
“起初,鄂国与周王朝关系不错。”黄凤春介绍,根据出土的《噩侯驭方鼎》铭文记载,周王南征,鄂侯驭方前往恭候迎接,献礼设宴。周王也亲赐驭方很多财物。
然而,随着周王朝式微,鄂侯反周。1942年陕西扶风出土的青铜器《禹鼎》铭文记载:约公元前800多年,鄂侯驭方联合南淮夷、东夷叛乱反周,一直打到东都成周(今洛阳市东白马寺一带)附近。周厉王举全国之力进行讨伐,战争相当惨烈。周王伐鄂时有“不遗寿幼”之命,即不论老少,一律斩草除根。
鄂被灭后,其余部迁往河南南阳,史称“西鄂”。曾国坐收渔翁之利,迅速“接管”鄂国原有地盘,这才成了汉东第一大国。
楚国吞并曾国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曾国“接管”鄂国后,面对的是楚国的征伐。
楚国的“不服周”,可能比鄂国由来更久。
史载,楚人的祖先最早活动于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后在商朝的驱逐下被迫南迁至湖北荆山一带,与南方土著迅速融合,成为一个很有实力的部落。商朝末年,楚人应邀与武周王联手伐商。但周朝立国后,楚人毕竟是外姓,只得封地五十里(子爵),地位还不如曾国(侯爵)。
楚人奋发图强,在江汉流域迅速崛起,成为南方第一大国。但是,在名义上,南方的第一大国还是曾国。这成为楚人的心头之患,故而有“吾不得志于汉东”之叹。
据《史记·楚世家》所载,公元前706年,楚国伐随(即曾国)。随人迫不得已,前往周都,请求王室尊楚。后经过楚国多次讨伐,曾国最终确定世代与楚结盟,并听命于楚,沦为楚的附庸国。
公元前506年,吴楚之战时,楚昭王还逃往曾国避难。曾侯乙墓出土文物铭文中记载,楚惠王(楚昭王之子)曾给曾侯乙送过编钟,“这反映出其间复杂的盟友关系。”黄凤春说。
随着周王朝进一步衰落,楚国兵锋横扫汉东,大多数姬姓国家被其吞并。约在战国中期后段,曾国成为汉东最后一个被楚所灭的姬姓国。《左传·定公四年》记载,“周之子孙在汉川者,楚实尽之”。
文峰塔曾侯墓地发掘时,就发现有少量战国晚期的楚墓。黄凤春表示,曾、楚墓葬的同时发现,对确立楚灭曾的确切年代提供了重要的考古年代学依据。
根据推论,曾国被灭大约是在公元前320年前后。但仅仅过了97年,公元前223年,楚国亦被秦国消灭。
(本版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