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在14年前就已被列入拆迁范围,相关行政审批和法院判决也显示,两栋楼房依法应拆,他们被媒体和当地民众称为“最牛钉子户”——尽管这样的称呼并不准确,因为两栋楼房系桂林市房管局的直管公房,他们只是原先的租住户,并无产权。
而“最牛钉子户”的形成,正是源于14年前一次进行到一半的公房改革——在已经向房管局缴纳预售款并取得收据以后,他们的购房申请最终未获审批——他们因此而认为自己是受骗者,在此“钉”下。
12月20日,呈现在《法制日报》记者眼前的楼房,其内部几乎已被完全掏空,危险程度超乎想象。一名留守其中的老人对记者说:“我们就是在这儿等死的。”
“最牛钉子户”住危楼
他们对所有人保持着警惕。12月20日上午10点刚过,当记者第一次走进桂林市滨江北路98-112、114号建筑楼下的临时棚子时,几个老人正围着电热炉子取暖。
尽管棚子外的废墟上竖着各式各样的牌子,两栋楼房所有能写字的地方也几乎都写满了标语、控诉,但当记者表明身份后,几名老人却并没有任何想倾诉的意思。
相反,在记者出示证件并提出采访请求后,一名老人坚决阻止了其他人说话,并拒绝了记者采访。“我们被骗过太多次了,不能轻易相信你。”这名老人说。但他允许记者到楼里看看。
这是一栋六层楼的建筑。从外部看,虽可明显看出经历过拆迁,但结构尚完整。但走进里面会发现,它几乎已经只剩一个框架。
进门往里右手边的一个房间,几个妇女正在闲聊着,而这个房间的顶已经被打穿,这里的住户用几个木头和塑料薄膜,勉强将其补上了。只要不漏风就行,因为二楼已经无人居住。
申玉淑就在房里,听说了记者的来由,她坚持带记者去看看她位于六楼的家。
走上二楼才发现,这栋建筑里除了一楼还留有水泥楼梯外,其他的楼梯已经全部被拆除,申玉淑家的年轻人和邻居们于是用木头自制了楼梯,几乎毫无角度地固定在墙边上,用于上下。
这个82岁的老人驼背已经十分严重,她弓着腰手脚并用地一层层往上爬,尽管步法已经十分娴熟,但到六楼时,还是花了10余分钟。她告诉记者,就是这样的楼梯,她每天至少要从一楼到六楼上下3次。许多木梯因为长时间使用,已经被磨得十分光滑。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9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