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生”观察
着眼民生
——“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
3月17日,李克强在会见中外记者时,他的开场白掷地有声: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10天后,新一届国务院召开第2次常务会议,会议传递出的声音同样振奋人心: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新一届政府看来,在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基本养老、保障性住房等方面,要织就一张覆盖全民的保障基本民生安全网,补上短板,兜住底线。
住房问题有短板,补上:6月26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重点研究部署加快棚户区改造。会议决定,今年要改造棚户区304万户。
早在2004年,时任辽宁省委书记的李克强就决心改造棚户区。在棚户区,李克强目睹了近千居民共用一个旱厕的情景。他摸着冰冷的土炕,动情地说:“就是砸锅卖铁,也要让群众搬出棚户区。”其后,他全力推动“棚改”,辽宁也成为全国首个在全省范围内启动“棚改”的省份。李克强在“棚改”过程中一再强调的“万事民为先”,成为他日后主政的核心理念。
养老问题有短板,也补上:8月1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覆盖城乡的多样化养老服务体系,把服务亿万老年人的“夕阳红”事业打造成蓬勃发展的朝阳产业。
不断改善民生,还包括“要让人民呼吸洁净的空气,饮用安全的水,食用放心食品。”
今年上半年,我国部分地区出现大范围雾霾天气,高峰时笼罩了我国国土三分之一的面积。“十面霾伏”,“别把我霾在春天里”……面对社会舆论,治污显得尤为迫切。6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防治大气污染的10条措施,“用硬措施完成硬任务”。
婴幼儿奶粉的质量安全,无疑是整个食品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因为这“关系千百万家庭的幸福和国家民族的未来”。5月3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按照严格的药品管理办法监管婴幼儿奶粉质量”。多名专家认为,这是新一届政府在儿童节前夕送出的最好礼物。
……
“棚改”是民生工程,也是发展工程;治污是民生工程,也是经济升级的重要抓手;发展养老服务业是民生工程,更能补上服务业的短板……有分析指出,新一届政府在改善民生时,以全新视角和思维,有针对性地选择社会领域的薄弱环节,加大投资力度,既能改善民生,又能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把宏观决策时的“两难”变成双赢甚至多赢,收到了“一举多得”的效果。本版撰文/记者王俊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