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新世纪新文物

更多

[新世纪新文物]首届龙虾节“虾王”证书见证潜江龙虾养殖产业发展

发布时间: 2012-10-17 07:02   来源: 荆楚网   进入电子报

李三平抱着两届虾王的证书喜上眉梢

李三平正在用网笼捕获龙虾

  荆楚网 见习记者郑玮、通讯员金娟、尹铃瑕
 
  朝阳升起,潜江黑流渡村的李三平穿上厚重的防水服,准备去看看水田里小龙虾的生长情况,已经48岁的李三平每天都会去水田转悠,临行时他习惯性地朝放在厅堂的“虾王”奖牌看了一眼,“有了这个奖牌后,每天干活都特有劲儿!”他笑着说道。
 
  2009年,潜江举办首届龙虾节,李三平养殖的龙虾就被评为当届虾王,他的龙虾成为人们竞相争抢的对象,潜江市委市政府当场奖励他8000元。现在回想起来,他还是难抑兴奋之情。
 
  金黄色的奖牌静静立着,李三平记着上面的每个字:首届潜江龙虾节虾王,在他心中,这几个字一直透着光。
 
  奖牌后面也有李三平的辛酸。2007年,当时的潜江积玉口虾产业崭露头角,潜江市政府为了鼓励农民养虾,组织农民去养殖场所参观,当时,李三平还只是靠着几亩鱼池维生,看到那里的农民养虾发家致富,他也跃跃欲试。2008年,他承包了10亩水田,结果因技术原因,当年养虾亏损严重。他痛定思痛,主动找到潜江水产技术推广中心学习养虾技术,学习范围从改造稻田格局到培育虾苗,再到种草饲养,“当时,连在水田挖十字沟也要讲究。”他回想起当时的一股冲劲,不禁笑起来了。
 
  黑流渡村靠近汉江大堤,李三平的水田就在大堤下,经常出现龙虾逃跑的情况, “之前我都是用网笼拦着,在技术员的指导下,我改用石棉瓦将龙虾与大堤隔断,龙虾就跑不出去啦。”有了技术员的下乡指导,李三平就不担心了,在一次次的尝试后,他终于在2009年尝到了收获的喜悦,承包的90多亩地,平均一亩就赚了约4700元,他用赚来的钱资助儿子到潜江市区做生意,还给儿子配了一辆小轿车。
 
  李三平的信心倍增,自己研究配种,并专门腾出2亩水地用于培育虾苗,2010年,他用自家的两年成虾参加第二届的潜江龙虾节,再一次获得虾王称号,这一次,市政府奖励他3万元。
 
  如今的李三平除了养自家龙虾,还带领了黑流渡村和李院村的100多农户组成了李三平养虾合作社。“我们这里地势低洼,自然条件不好,之前种水稻农民赚不了钱,现在有了龙虾,湿地都利用起来了。”李三平为养虾带来的经济效益乐的合不拢嘴。
 
  这两天,潜江市政府每年的“阳光工程”养虾技术讲座又开始了,“每年我都一场不落,这种学习机会太难得了,今年也去!”李三平擦擦防水服上的泥浆,咧开嘴笑了。
 
  一份虾王证书,一份致富热情。李三平没闲着,受益于龙虾产业的潜江农户们也没闲着,他们积极投身于龙虾产业,并通过龙虾发家致富,经过三届龙虾节的推动,潜江一跃,成为中国小龙虾加工出口第一市。
 
  2009年,该市“虾稻连作”面积达18万亩,小龙虾产量3.8万吨,出口创汇近1亿美元,全市农民人均增收935元,养殖规模、加工能力、出口创汇连续5年均居全国县市之首,占据全国小龙虾出口创汇近40%的份额。在欧美市场,每3只小龙虾就有2只来自潜江。
 
  一份虾王证书,沉淀的是潜江龙虾产业的点点滴滴,见证的是潜江龙虾产业的发展历程。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郑玮)
关键词:新世纪新文物;潜江龙虾;证书;虾王;农民养虾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