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日报

武昌:突出创新引领打造“五大标杆”

发布时间:2021年07月01日09:44 来源: 湖北日报

武昌鸟瞰图。

武昌区行政审批局“极简审批”办事窗口。

武汉市七医院迁建项目(武昌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效果图。

提档升级后的紫阳公园。

6月22日,“百城百馆忆百年”活动暨“百年初心路 寻迹武昌城”全国微博大V行活动在武昌区拉开帷幕。

昙华林社区成为武昌区基层社会治理示范典型。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武汉抢抓机遇、迎难而上、浴火重生,发挥“一主引领”龙头作用,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的关键时期。

武昌发展基础扎实、经济韧性强劲、科创潜力深厚,有能力也有责任在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在这特殊的历史节点,我们既为接续奋斗赢得的辉煌成就倍感振奋,更深知化解疫情冲击阵痛、推动经济持续恢复和高质量发展的责任重大,必须以追逐者的姿态迎难而上,以奋斗者的豪情重新出发,以有为者的担当再立新功。”

武昌区主要负责人说,当前,武昌正重点抓好突出创新引领,培育激发经济内生动力;突出为民筑城,提升城区整体功能形态;突出健康优先,增强风险防范处置能力;突出普惠共享,构建优质公共服务体系;突出综合施策,提高共建共治共享水平等五大领域工作。打造高质量发展、精致城区建设、全方位安全保障、民生幸福、城区现代化治理等五大标杆。

“极简审批”成效显著、金融之城强势崛起、为民筑城彰显情怀、“智慧武昌”加速构建……

一个个重大项目、一件件惠民实事、一批批创新成果在武昌不断涌现,为武昌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武汉市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作出武昌贡献,以优异成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极简审批”亮出武昌营商环境新名片

一个地方发展搞得好不好、质量高不高,关键看生态行不行。

这个生态,就是营商环境。它是一个地区核心竞争力和软实力的集中体现。

6月3日,湖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湖北营商环境2020评价成果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新闻发布会。此次评价中,武昌区营商环境评估考核在全省排名前列。营商环境的优化提升有效助推经济复苏,该区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和增幅、服务业增加值规模、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等5项指标排名武汉市中心城区第一。

武昌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创新推进“极简审批”,全力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以“小切口”推动“大变化”,实现流程再优化、环节再精简、材料再压缩、成本再降低。

“极简审批”聚焦三个“能简则简”。一是删减不具有实际效用的条条框框,大胆推行“告知承诺制”;二是通过科技手段数据共享,不再收取相应材料;三是用“严监管”促“宽审批”,减掉能通过后期监管核验的材料。

截至目前,武昌区已推出两批19项极简审批项目,涉及工商、餐饮、卫生、建设、文娱等多个领域。

“‘极简审批’针对可进一步压缩审批环节、精简审批材料、减少跑动次数的政务服务事项,将其要素中不具有实际效用、可由监管部门核验以及能应用科技手段减省的材料全部精简,大大降低了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为企业赢得时间和效益。”武昌区行政审批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要站在办事企业和群众的角度考虑问题,从实际情况出发,用最优质的服务,用最短的时间来办结业务。目前,该局全面梳理在行政审批中可进一步压缩审批环节、精简审批材料、减少跑动次数的事项,进一步优化办事手续、降低办事成本、提高办事效率,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公共卫生体系补短板持续赋能“健康武昌”

“健康武昌”建设是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在武昌区落地的基础。

2021年以来,武昌区持续发力“健康武昌”建设,常态化疫情防控、公卫体系补短板、深化医改、国卫复审和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建设等5项二级指标稳步有序推进。

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武昌区在疫苗接种上下功夫见实效。截至6月23日,全区设立接种点及小分队50个,已累计接种147.5万剂次,其中第一剂次82.8万剂、第二剂次64.7万剂,提前完成第一剂次接种任务,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相关工作受到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工作组和省委肯定。

公卫体系补短板方面,6月11日,武汉市第三医院首义院区应急综合大楼建设项目正式启动,将建成一栋“平战结合、快速转换、医防融合”的医疗大楼,平时收治普通患者,突发重大传染病时可立即腾空作为传染病病房,特别是用于收治重症患者。

“应急综合大楼将更好的融入国家智慧医院建设要求,充分发挥‘AI+5G+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新技术,通过智能监测预警、智能预测调度、智能防控救治三大应用平台,建立一体化、智能化、精细化的疾病预测与防控体系,打好‘平战结合’智慧医疗组合拳。”武汉市第三医院相关负责人说,应急综合大楼建成后,将很大程度上缓解医院周边区域愈来愈凸显的病人日益增长的就医需求和业务用房及停车位严重不足的矛盾,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提高老百姓的就医获得感。

武昌区卫健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另外两大公卫补短板项目建设正持续推进,武汉市七医院迁建项目(武昌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目前正在桩基施工;武昌区疾控中心大楼改扩建工程于去年底竣工使用,已按照国标配齐A、B类实验室仪器设备,并全部安装调试到位。

紫阳公园“大湖+”厚植武昌为民情怀

解决好老百姓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使人民学习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是共同的期盼,也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生领域,我们将突出为民筑城,提升城区整体功能形态,打造精致城区建设标杆。”武昌区主要负责人的话语掷地有声。

这里有景也有园;这里有四时风光也有历史沉淀;这里有楚风汉韵也有科技创新,这里是紫阳公园。

4月26日,武昌区紫阳公园正式开园,当天举行的系列惠民文化演出活动,吸引众多市民朋友驻足观赏。

紫阳公园始建于1951年,因园内紫阳湖而得名。紫阳湖“大湖+”工程是武汉市第一个“大湖+”试点项目,2018年12月开工,2021年正式完工。工程不仅着眼于景观高颜值、生态高品质,更是围绕文化性、生态性、智慧性、学习性、休闲性等,全方位精心雕琢这座70年历史的园区,使其再次焕发时代青春。

紫阳湖“大湖+”工程的改造建设内容包括公园景观绿地品质的提升;特色场馆和共享空间的建设;智慧公园、景观亮化和海绵城市的打造;生态驳岸的改造和公园配套设施设备的优化完善。当天,紫阳公园“大湖+”各特色场馆统一开馆,惠民演出精彩纷呈,科普教育全面上线。

武昌区城管局负责人介绍,紫阳湖“大湖+”特色场馆开馆后,园区将融合科普教育、手工、自然科学知识、琴棋书画、茶文化、地方戏曲等,不定期组织各种文化、教育活动,积极探索青少年教育、文创产业和旅游开发,以丰富的文旅研学活动,增强市民游客的参与性,提升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归属感,提升公园的历史文化内涵。

紫阳公园的改造是武昌区探索“大湖+”发展思路的样板工程。下一步,以紫阳公园“大湖+”为样板,综合生态环境、城市功能、产业模式与建设开发等经验,武昌区将逐步推进完成四美塘、沙湖、内沙湖、晒湖、都司湖、水果湖的“大湖+”发展模式,以实现生态生产生活的“三生融合”,擦亮武昌“为民筑城”的靓丽名片。

党史学习教育活用武昌红色资源

武昌城红色资源丰富,如何立足红色武昌资源禀赋、彰显红色武昌特色亮点、唱响红色武昌好声音,成为时代命题。

6月22日,“百城百馆忆百年”活动暨“百年初心路 寻迹武昌城”全国微博大V行活动在武汉市武昌区拉开帷幕。10名全国知名网络大V被授予“红色武昌体验官”称号,探访武昌区多个红色地标,进行线下探访与线上传播,重温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寻找百年党史中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

今年3月以来,武昌区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全区上下开展丰富多彩的专题系列活动,创新形式学党史,丰富渠道学党史,用好红色旧址学党史,通过理论联系实践,在互动交流中引导党员干部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人心。

用活红色资源,参观学习忆初心。在都府堤红色片区,广泛开展“红色足迹在武昌”系列主题活动,组织党员群众参观中共五大会址、武昌农讲所旧址等“红色圣地”,接受革命精神洗礼。

坚持分层分类,专题宣讲聚人心。武昌组建了党史学习教育区委宣讲团和14个街道党工委宣讲团、10支区级多样化宣讲团队,深入基层“最后一公里”面对面、零距离宣讲。创新开展“珞珈山下读党史”“红巷爷爷讲党史”“百年同心·百人同宣党史”“银发先锋老党员讲党史”等特色宣讲活动,让党员群众既“想听”又“爱听”,既“听到”又“听懂”。

加强“四史”教育,推动学习走进千家万户。面向居民群众,依托原创宣讲品牌——“武昌周周讲”活动,每周在武汉革命博物馆常态化开展党史专题宣讲;创新街道子讲堂活动,以“一堂党史宣讲微党课+两三个群众原创文艺作品演绎”形式,推动党史宣讲进网格、进小区、进楼栋。

昙华林奏响基层社会治理“交响曲”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

近年来,武昌粮道街道昙华林社区围绕建设“红色、繁荣、文化、美丽、温馨”昙华林目标,着力突出政治引领,打造红色共同体;强化组织引领,组建治理工作队;弘扬文化引领,传承文明接力棒;创新机制引领,构筑共建同心圆;建强阵地引领,织密便民服务网。奏响基层社会治理“交响曲”。

构筑“红色商圈”、壮大“红色商户”、培育“红色带头人”……昙华林社区已经形成一个综合党委,商圈党建大循环与两新组织党建小循环互促互进,政企服务圈、企业朋友圈、商居公益圈,推行需求清单、资源清单、项目清单、评价清单工作法,推进资金、技术、人才、物资、信息等生产要素资源流转的“12345”工作格局。

在社区里,活跃着党员带头的社区自治队伍、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下沉队伍以及社区1000余名居民自发成立的志愿者队伍。在这三只队伍的引领带动下,社区建立起居民议事会、新青年论坛等议事平台,高效解决基层治理难题的同时,引入10余家社会组织为基层治理和街区发展贡献力量。

昙华林是全国闻名的“网红街区”,用足用好这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是摆在社区管理者面前的一道必答题。一方面,通过打造昙华林历史文化陈列馆等特色街头博物馆赓续历史文化。另一方面,通过举办非遗手工艺术展等形式力促古韵昙华焕发新生。

提升社区基层治理能级,归根结底是让社区生活幸福、和谐。织密便民服务网,昙华林社区打造“一中心、多站点”,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楼服务大厅开设12个服务窗口,就近为居民、游客解决基本诉求。打造“一阵地、多功能”,通过与辖区单位共建,打造“江城红领驿站”,推进集聚区与社区融合发展,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打造 “一平台、多项目”,积极发动社区居民,以“微宣讲”引领思想、“微课堂”提升素质、“微演出”展示形象、“微创作”激发活力、“微培训”增强能力、“微引导”促进和谐,让居民成为昙华林的代言人,讲好昙华林故事。

策划:中共武昌区委宣传部

撰文:吴 迪 况昕昀 李永波 彭雪琴 李凯歌 李雪枫 朱蔚彬

【纠错】编辑:李琛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