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国内

新海南锐评丨安全帽到底应该谁来买?

发布时间:2021年07月05日21:33 来源: 南海网

市场售价不到15元的安全帽,工地宁愿给20元补贴,让工人自行购买。在刚刚过去的“安全生产月”,《工人日报》记者调查走访发现,福州市的一些工地“流行”发放安全帽补贴、劳保用品补贴,让工人自行购买安全帽。有工人对此提出疑问:“钱是工地掏的,可‘买单’的是我自己。万一因为安全帽质量出了事故,责任是不是还得我们工人自己承担?”

实际上,工人们的疑虑,正是用人单位的目的。有公司负责人坦言,对企业来说,买安全帽的钱不是一笔大的成本负担,安全帽背后的安全责任才是“负担”,因为采购劳保用品并且确保品质是件“麻烦事儿”。今年“安全生产月”的主题是“落实安全责任,推动安全发展”,作为重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安全帽是保障安全生产的“头”等大事。然而,一些用人单位首先想到的不是落实安全责任,而是如何把“麻烦”一脚踢开。安全帽成了“烫手的山芋”,这样的局面发人深省。

安全帽的意义和作用无需赘言,用人单位之所以热衷“货币式补贴”,无外乎两种情况:一种是害怕麻烦,一种是逃避责任。在现实中,两种情况往往掺杂在一起——如果给工人一点钱,就能省去麻烦,同时逃避责任,难免会令一些用人单位欣欣然而向往之。这种做法的恶劣之处在于,面对良莠不齐的劳动保护用品市场,将采购责任推给工人,难免会加剧“劣币驱逐良币”。原因很简单,有限的“货币式补贴”锁定了工人的采购空间,甚至不乏有人出于省钱的目的故意购买劣质安全帽。当购买劣质安全帽成为“行情”,不仅会打击正规劳保用品厂家的热情,而且会刺激用人单位不断压缩“货币式补贴”。在这种负激励机制的作用下,如何保障劳动者的安全?

根据《建筑施工人员个人劳动保护用品使用管理暂行规定》,劳动保护用品必须以实物形式发放,不得以货币或其他物品替代。用人单位试图通过“货币式补贴”逃避安全责任,显然只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小聪明”。问题的关键是,这种掩耳盗铃式的“甩锅”,何以成为普遍存在的行业明规则?究其原因,管理规定虽然要求安全帽必须以实物形式发放,但并未明确由谁来进行购买。因此,在工程转包的过程中,安全帽的采购责任也被层层“发包”,直至甩给一线工人。扭转这样的局面,有必要明确一个原则:安全帽必须由施工总承包单位统一购买。如此一来,既可以避免施工单位层层“甩锅”,也有利于监理单位进行监督管理,从源头捍卫安全生产的“头”等大事。

毋庸讳言,包括安全帽在内的劳动保护用品市场,时常令人感到无从分辨、难以抉择。仅以安全帽为例,价格从十几块钱到几十块钱不等,普通人很难从外观发现其中差别。有公司负责人表示,“网络平台上的安全帽产品多如繁星,什么样的安全帽能达到安全标准,我们自己心里都没底。”用人单位心里都没底,普通工人更是无从判断,因此难免将价格视为重要的选择依据。从维护工人安全利益的角度出发,有必要明确用人单位的采购责任,甄别劳动防护用品的质量是其无法推卸的责任。从维护市场秩序的角度出发,泥沙俱下的劳动防护用品市场本身就是对安全生产的威胁,有关部门有必要加强监管,将劣质劳动保护用品驱逐出市场。无论是谁买的安全帽,首先都应该保障产品的安全。

安全重于泰山,安全帽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更不是用人单位逃避责任的“遮羞布”。以“安全生产月”为起点,希望有关部门把安全帽问题当作长期管理重点,通过制度性保障维护劳动者“头顶上的安全”。这是用人单位甩不掉的义务,也是监管部门不能放松的责任。(赵志疆)

本文为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原创评论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和来源。

南海网评论投稿邮箱:sp0898@163.com 欢迎广大评论员积极投稿。

【纠错】编辑:杨威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