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

铁血今犹在,山河已无恙!第八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明日举行安葬仪式

发布时间:2021年09月02日22:07 来源: 极目新闻

极目新闻记者 刘孝斌 曾凌轲 发自沈阳

视频剪辑 何婷

山河已无恙,英烈归故乡。

9月2日上午的沈阳,天高云淡,风和日丽。

一架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运-20飞机从朝鲜半岛方向飞来,进入我国境内后,两架歼11B战机一路护航。

“奉命接迎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驾驶运-20的女飞行员报告任务性质。

“欢迎志愿军烈士归国,我部歼-11B飞机两架奉命全程护航!”歼-11B飞行员致敬。

当飞机在沈阳桃仙国际机场着陆,缓缓穿过代表着最高礼遇的“水门”,机上载着的109位志愿军烈士遗骸及1226件相关遗物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随后被运至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根据中韩两国政府的协议,韩国政府从2014年起,每年向中国移交由韩国方面发掘、整理并鉴定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及遗物。从2014年至今,已有八批共825位志愿军战士的英灵回国。

9月3日,烈士遗骸的安葬仪式将在沈阳举行。

记者拍摄

回家

当地时间9月1日上午,第八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遗物装殓仪式在设于韩国仁川市一处部队内的临时安置场所举行。

据韩国军方介绍,此次移交的志愿军烈士遗骸发掘自2019至2020年,发掘地点位于朝韩非军事区内的箭头高地以及朝韩交界的京畿道涟川、江原道铁原、华川以及洪川等地。109名志愿军烈士中的绝大部分——98名烈士的遗骸发掘自朝韩非军事区内的箭头高地。

9月2日上午9时许,第八批在韩中国志愿军烈士遗骸交接仪式在韩国仁川国际机场进行,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一架运-20专机执行此次任务。

专机在进入中国领空后,空军两架歼—11B战斗机护航,向志愿军烈士致以崇高敬意。

“奉命接迎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运-20专机女飞行员报告任务性质。

“欢迎志愿军忠烈归国!我部歼—11B飞机两架,奉命全程护航。”歼—11B战斗机男飞行员回应。

上午11时26分许,专机平稳降落在辽宁沈阳桃仙国际机场,机场以“过水门”最高礼遇迎接志愿军烈士回家。

专机降落后,塔台工作人员与运—20机组人员的一段对话令人泪目。

“很荣幸能与你们一起共同执行在韩志愿军烈士归国保障任务。铁血今犹在,山河已无恙。感谢你们将志愿军烈士接回国。向中国人民志愿军英烈致敬!”塔台女工作人员说。

“盛世中华,英烈回家,向志愿军忠烈致敬,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运—20机组人员回应。

12时37分,志愿军烈士遗骸迎回仪式在沈阳桃仙国际机场举行。退役军人事务部部长孙绍骋主持,中央对外联络部、外交部、财政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中央军委国际军事合作办公室和辽宁省委、省政府,沈阳市委、市政府,驻沈解放军、武警部队等负责同志,以及志愿军烈士亲属、部队官兵等约230人参加。

仪式现场气氛庄重,志愿军烈士遗骸的棺椁覆盖着鲜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到场迎接的解放军官兵军容威严、持枪伫立,现场全体人员向烈士遗骸三鞠躬。

忠魂不泯,浩气长存。在沈阳桃仙国际机场举行的迎回仪式结束后,民警骑警车队开道,护送烈士遗骸车队离开机场,前往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记者拍摄

迎接

2日上午9时许,极目新闻记者来到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时,园方已经做好迎接的各种准备工作。

在陵园大门外,设置有欢迎第八批志愿军烈士回家的留言墙。前来迎接和祭奠志愿军英烈的各界群众,纷纷在留言墙上写上动人的话语,还有群众在许愿墙上挂上许愿卡。

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入口附近,自发前来迎接的群众当中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有青年学子、有坐着轮椅的市民,有退伍军人,有烈士亲属等等。大家怀揣着一个心愿:迎接英雄回家。

记者拍摄

“五千米的海拔挺立守望,八千里边防巡逻在路上,缺氧不缺精神,使命高于生命。大好河山,由我们继续守护。”26岁的退伍军人马天旭在留言墙上写下一段话。

马天旭去年刚从雪域高原西藏退伍,此次特意连夜从工作地大连坐火车赶来沈阳,迎接第八批回国的志愿军烈士英魂。

马天旭说,自己曾经是一个兵,从小就敬佩那些志愿军战士,为他们的精神所鼓舞和激励,所以专门前来迎接。

记者拍摄

68岁的金库先生因为中风腿部瘫痪,早上不到7点就已经坐着轮椅来到陵园入口附近等候。他说,自己虽然没有当过兵,但是作为一个沈阳人,他想到现场迎接这些国家英雄们。

70岁的申卫平也是一名退伍军人,他的父亲曾经参加抗美援朝。

申卫平1950年出生时,父亲已经到了朝鲜参战。等父亲回国时,申卫平已经上幼儿园了。

“父亲活着回国了,但是父亲的很多战友牺牲了,遗体没有带回国。”申卫平说,此次迎接回国的烈士遗骸中,很可能有父亲的战友,因为他们曾经在发掘地战斗过。为此,他特地前来迎接和父辈一起战斗过的英雄回家。

2日下午1时30分许,运送烈士遗骸的车队达到陵园街之前,道路两边已经站满了自发前来迎接英烈的各界群众。

大家肃穆挺立,拉着印有“迎接烈士忠魂回家”“河南洛阳孟津老乡迎接志愿军烈士归来”等字样的横幅,注视着车队来的方向。

当车队越来越近,大家纷纷挥舞着国旗向英烈致敬,并自发喊道:“迎接烈士忠魂回家!向英雄们致敬!”

有人忍不住哭泣,还有人高唱《歌唱祖国》《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等歌曲。

随后,车队缓缓驶入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到家了,英雄们!祖国人民向你们致敬!

在网上,更多的网友留言表达对英烈的缅怀和敬意。

“去时你叫志愿军,归时你叫中国魂。山河无恙,国泰民安,欢迎英雄魂归故土!”“卫国征战跨东江,血撒沙场志如钢。盛世河山皆无恙,英魂今日归故乡。”……

记者拍摄

祭奠

带着两张抗美援朝“革命牺牲军人家属”纪念证的71岁老人赵玉林,再次专程来到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赵玉林的大伯赵俊在1948年沈阳解放时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那一年,赵玉林刚出生。

1950年底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时,39军117师350团机枪连战士赵俊在战斗中牺牲,年仅22岁。

受伯父的影响,赵玉林也于1968年入伍,加入当时的铁道兵6师28团。他为修建襄渝铁路受过伤,脖子上至今还有一块铁片残留。

这些年来,赵玉林和家人也想过不少办法,寻找赵俊的遗骸,但至今没有确切消息。

“从2014年开始,每次迎接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我都来,也算是对伯父的告慰,也希望有生之年可以找到伯父的遗骸。”赵玉林说,现在国家的富强,离不开老一辈人的流血牺牲,他对这些牺牲在异国他乡的志愿军烈士心怀敬意。

59岁的董淑兰女士抱着叔叔董玉民生前的照片,再次来到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满脸悲戚。

记者拍摄

董玉民1946年大学毕业后,在家乡沈阳市法库县的乡村教书,后来受进步思想影响加入共产党。

1953年,家人们接到董玉民的信件,他称自己要参加抗美援朝,让家里安排人到沈阳收拾住处的物品。

当家人们再次收到关于董玉民的消息时,他已经在战斗中牺牲了。

“我现在也住在沈阳,每年清明节和迎接烈士遗骸回国时,我都会前来祭奠。”董淑兰说,叔叔的遗骸至今也没有找到。她这次来,既是作为志愿军烈士家属,前来迎接109位志愿军烈士的英魂,也是来表达对叔叔的哀思,希望有一天叔叔的遗骸也能回国。

记者拍摄

寻找

近日,退役军人事务部宣布,未来将为2万余名在韩牺牲的志愿军烈士建立亲属信息库,愿更多的“无名”烈士变“有名”。

赵明山是抗美援朝山东籍战士王锡歧的外孙。他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姥爷的遗骸是母亲一生的心病。

赵明山从未见过外公王锡歧,但外公留下的仅有的5件遗物是一直家中的珍宝:一张干部登记表、一个绣着“人民英雄”的衣服布兜、三枚分别印有“人民英雄军功章”“渡江胜利纪念、淮海战役”等字样的纪念章。

赵明山从小就从家人处得知,外公王锡歧是山东省烟台市文登县大疃镇西岭长村人(现大疃镇西岭长村已划在山东省威海荣成市内),于1950年11月跟随中国人民解放军26军前往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这一走,家人再听说王锡歧的消息,已是两年后的一纸革命烈士证明书。

记者拍摄

2009年,父亲去世时临终前仍交代赵明山,寻找遗骸务必在他这一代完成,因为“再往下一辈走就久远了”。

这一年,赵明山开始在网上发布姥爷的信息,希望能获得更多线索。同时根据家人的讲述,在网络上四处搜寻姥爷生前的资料。

在寻找外公遗骸的过程中,赵明山搜集到不少和外公有关的资料,一本由东北书店印行出版的《王锡歧的故事》记录了王锡歧的生平。

加上家人的讲述,赵明山可以确定的是,外公王锡歧于1939年参加八路军,当年是29岁的年纪。此后,1942年,任山东军区特务团副班长;1945年,任华东野战军8纵队22师70团支部书记;1946年,任华东野战军8纵队22师70团民运股干事;1949年,任华东野战军8纵队26军77师231团民运股干事;1949年,任26军炮团政治处干事;1950年11月任26军炮团政治处干事。

赵明山曾听父亲讲述,父亲年轻时,烟台地区还流传着王锡歧战士“三斤半大鞋”的故事。因为不舍得扔掉旧鞋,王锡歧将鞋子补了又补,钉了又钉,最后足有三斤半重。荣成县烈士英名录对王锡歧的记载,提到了这个故事。

英名录还显示,抗美援朝归国途中,王锡歧遭敌机扫射牺牲,时年40岁。赵明山说,据姥爷的老战友讲述,姥爷本来已经安全撤退,为救战友返回时遭敌机扫射牺牲。

2011年寻亲以来,赵明山曾有过3次最接近姥爷的时刻。2014年,首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赵明山激动地前往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寻找姥爷的踪迹。然而,他只在陵园内的烈士墙上,找到了姥爷的名字。

2019年,赵明山又联系上志愿军烈士寻亲团,一起前往朝鲜多地的烈士陵园寻找,仍无果。那一次,赵明山从朝鲜的烈士陵园内带回一抔土,以示对所有志愿军英烈的敬意和怀念。

2020年,赵明山几经周折联系到了济南一名模拟画像专家。赵明山家人给出的和姥爷长得最像的一位亲属的照片,再加上亲人们的描述,专家据此画出了王锡岐的素描画。

赵明山特地找人将这幅素描画做成了彩色。至此,姥爷在赵明山心中终于有了具体的形象。

每次烈士遗骸归国,赵明山都会向当地退役军人事务局打听,这次仍未有姥爷姓名。

不过,赵明山说未来只要有机会,他还会继续去姥爷曾经所属的部队查找资料。搜集了这么多关于姥爷生前的故事和资料,赵明山还筹划着将姥爷王锡歧的故事拍成电影,让更多人知道战争年代的故事。

专家:烈士遗骸归国的仪式感越来越强

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刘强教授向极目新闻记者表示,以极其庄重的仪式将烈士遗骸接回祖国,体现了我们国家对烈士们的无比敬重,也提醒着人们今天的和平是当年无数无畏军人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历史不应被遗忘。

刘强称,抗美援朝战争结束之后,有很多志愿军遗体因为各种原因未能被发现,或只能临时掩埋而无法带回国内。朝鲜当地建设有多个志愿军烈士陵园,很多英烈的遗体被安葬在那里。而牺牲在三八线以南韩国领土上且未能找到遗体的志愿军战士遗骸,则一直未有好的解决方案。随着中韩两国建交,关系向好,韩国在寻找韩美军人遗骸时,将发现并鉴别为中国人民志愿军遗骸遗物单独保存起来。后经外交协商,于2014年韩国方面第一次将发掘出的烈士遗骸遗物移交给中国,其后开始不定期进行移交。此次已是第八批志愿军遗骸遗物运回国内。

“首先,烈士遗骸归国表达的是我们国家对英烈的敬畏和尊重。我们中国人素有魂归故里、入土为安的习俗,更何况这些在抗美援朝这场具有特殊意义战争中牺牲的英烈。让他们魂归故里、入土为安是对英烈及其家人的一种告慰;第二,庄重的仪式不仅是体现在外在的仪式感,也是透过这种仪式感传达出对英烈和那场战争的纪念,更是再次提醒人们不忘历史,当今的和平安宁是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刘强说。

刘强还观察到,2014年以来,烈士遗骸归国的仪式感越来越强,程序也越来越庄重。

“我们可以通过新闻媒体报道发现,此次执行迎接志愿军遗骸遗物任务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大队,是我们国家唯一一支担负国家级仪仗司礼任务的部队,而且以极高规格的礼遇迎接英烈回家。仪仗队员们为能圆满完成此次任务,训练也非常刻苦,力争做到每个动作都标准规范、庄重得体。这也是向我们军人传达一种信息,即战争必然会有牺牲,但牺牲的军人不会被遗忘。后辈军人可以通过这种高规格庄重的仪式感受到军人的荣誉感。”刘强说。

【责任编辑:刘建维】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