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篇
采访地点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受水地天津市
供受水情况
十年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累计
向天津市调水超100亿立方米
天津市1300多万人受益
独流减河与团泊洼水库交汇处,水位下降,部分河段河床与库底裸露。 卫星对比图 2014.02.20
生态补水后的独流减河与团泊洼水库,碧波如镜。 (高分湖北中心供图) 2024.06.06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汉泽 李墨 余宽宏 张灿 天津日报记者 苏晓梅
9月26日,天津外环河出口闸调节池波光粼粼。这里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渠到达天津市的终点。
出口闸一侧的小广场上,一座方形石碑挺立,一侧的碑文是“国之大策”,另一侧写着“饮水思源”。
天津是资源型缺水的特大城市,长期以来,城市供水单一性、脆弱性矛盾突出,成为制约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入津。过去十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累计向天津供水超100亿立方米,成为继引滦入津工程之后,天津又一条城市供水生命线,1300多万天津人不再为吃水发愁。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天津外环河出口闸及曹庄泵站调节池。(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灿 摄)
扫码看视频
目前,“南水”已成为天津市饮用水主水源,在深层改变天津市供水格局的同时,也带动了全市水生态环境的整体改善。
跋涉1270多公里仍清澈如初
从巍巍武当山脚下的湖北丹江口水库,到京畿门户、渤海之滨的天津,“南水”日夜奔流不息了1270多公里。
天津外环河出口闸处,巨大的水流从地下翻涌而出。“南水”抵达河北保定的西黑山分水口后,全程转入155公里的地下箱涵,进入天津市区。
外环河出口闸旁,有一个水质自动监测站。该站每6小时可通过自吸式水泵采样,自动监测源水的高锰酸盐、氨氮、溶解性有机物等12项指标,发现指标异常将自动报警。
而从西黑山分水口到天津出口闸沿线,全部设有采样点,通过自动检测和人工检测相结合的办法,实时掌握总干渠内的“南水”水质情况。
南水北调中线天津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王强介绍,截至9月10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已安全平稳运行超3560天,供水水质稳定达到或优于地表水Ⅱ类标准,为天津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优质可靠的水资源支撑和水安全保障。
“外环河出口闸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抵达天津的最后一站,也是‘南水’进入天津的第一站。”天津水务集团曹庄泵站管理所所长王洪帅介绍,“南水”从外环河出口闸汇入曹庄泵站后,会先在调节池里“放松”一会儿。
“‘南水’在长途跋涉中裹挟的一些藻类和泥沙,要先在调节池中沉淀过滤掉。”他说,泵站调节池面积约5.5万平方米,水位近5米深,调蓄库容达20万至30万立方米,可供受水区群众12小时吃水需求。
曹庄泵站调节池出水口,工作人员用专用取水器打起一桶沉淀后的“南水”,迎着阳光看,水质清澈透亮。泵站每周都会对调节池的源水进行四次取样,“十年了,这水一直清澈如初!”王洪帅说。
“南水”经过出口闸和泵站层层“体检”后,还将在天津水务集团水质监测中心接受100多项指标检测。而一滴“南水”从水厂到居民家中,至少要经过5次检测,才能最终抵达千家万户的水龙头。
天津水务集团水质监测中心水质监管部部长张蕊介绍,“南水”的日检指标有十几项,周检指标20多项,月检指标40多项,季检指标达100多项。该中心在全市布局有400多个采样点位,实现了从源头到龙头全面监测。“全程自流1200多公里后,还能保持Ⅱ类及以上水质,极不容易!”
水壶烧了十年没有水垢
天津市南开区嘉陵道街道雅安东里社区,是一个建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老旧社区,现有居民2018户、3688人,老年人、残疾人、困难户和外来人口居多。
“南水”的润泽,居民邱和义与张立敏老两口感受格外深。“你看看,水壶都用了十多年了,一点水垢没有!”张立敏说,以前的水压低,水龙头淅淅沥沥的,洗个菜都得先拿盆子攒够水。我们住一楼都这样,楼上街坊家里的水压就更低了。
天津自来水集团第三营销分公司工作人员孟繁海介绍,由于雅安东里是老旧社区,管道年代比较久远,甚至很多已老旧锈蚀,水压、水质问题都曾让居民的用水体验不太好。2015年,随着水源的统一切换,雅安东里的居民吃上了来自湖北丹江口库区的“南水”。为了迎接“南水”的到来,同时也为了改善老百姓供水条件,天津还在2012年为居民免费做了入户管道改造。
“换水以后,大伙儿的感觉都非常好,蒸米饭香极了!”邱和义说,水压特别足,清亮亮的水往外直喷,连六楼的住户都说水压特别好,水流很大。
天津市水务局总规划师、供水处处长魏素清介绍,天津市年供水量由2014年26.18亿立方米,增加至2023年32.72亿立方米,其中“南水”供水量由0.06亿立方米增加至10.34亿立方米,已成为城市供水主水源。“南水”水质常规监测24项指标,始终保持在地表水Ⅱ类标准及以上,城市供水水质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农村供水水质合格率达到93%以上。
缺水逼出来的节水型城市
“天津是缺水逼出来的节水型城市。”魏素清说,对这座诞生、成长在退海之地的城市来说,水是弥足珍贵的发展资源。
许多60岁以上的天津人,都对几十年前的吃水难记忆犹新:清晨起床打水,平房住户一个区就只有一个水龙头,打来的水还特别咸。当时有一句顺口溜:“天津一大怪,自来水可以腌咸菜。”
早在20年前,天津梅江芳水园小区居民,每家有3个水表,分别控制着3套管道供水系统,使得每个家庭可以接进3种标准的水——可以直接饮用的水;自来水厂供应的自来水,用于洗涤和淋浴;再生水厂深度处理后达到生活标准的再生水,用于卫生间冲厕所。
而这样的分质供水、优水优用,在那时的天津大部分新建小区便已普及。2001年,天津还出台了一部地方性法规,规定必须在新建小区中建设入户的再生水管道。
“我们必须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用水需求。”魏素清介绍,截至2023年底,天津已建成节水型企业(单位)1963个、节水型居民小区1802个,16个区全部完成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全部市管机关及50%以上的市属事业单位已建成节水型公共机构。
随着“南水”置换地下水源,有效促进了天津地下水压采。2023年,天津深层地下水开采量降至0.44亿立方米,深层地下水水位同比上升1.3米。
去年,天津万元GDP用水量为19.5立方米,位居全国第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8.6立方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723,均位居全国第三。
9月27日,天津市红桥区滨河公园广场上有人翩翩起舞,有人在演奏乐器,还有一些孩子在玩轮滑……
公园依子牙河而建,河对岸就是天津西站。市民坐在岸边造型各异的木船上,欣赏着河两岸的景致,悠闲惬意。
2023年底,生态环境部公示第二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名单,子牙河入选。很难想象,这曾是一条污水河。
“南水”的到来,不仅有效增加了天津可利用水资源量,原被生产生活挤占的农业、生态用水也得到有效置换。2016年起,天津逐步实现对海河等中心城区重点河道常态化补水,对七里海、大黄堡、团泊、北大港四大湿地,以及独流减河等南部地区河道定期补水,年生态补水10亿立方米以上。
依靠充足的生态水量保障,天津水环境质量不断提升。2023年,天津地表水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到60%,为历史最高水平,劣Ⅴ类水体全部消除,12条入海河流水质总体达到Ⅳ类以上。
2020年,天津的母亲河海河,水质实现了由“十二五”期间劣Ⅴ类到Ⅱ类的提升。北大港湿地通过生态修复,水域面积由不足30平方公里增加至120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