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谢思玉)许多在校大学生出于勤工俭学、积累社会经验等目的,会利用暑假到企业实习或做兼职,但由于缺乏法律意识,不少暑期工都遭遇拖欠、克扣工资等维权难题。近日,武昌区法律援助中心就办理了一批在校大学生追讨兼职薪酬的案件。
2023年7月,王某、李某等五名在校大学生经销售总监肖某录用,进入武汉某体育公司进行暑期兼职,双方明确约定每月底薪2500元,外加业绩提成。为多拿提成与奖金,王某等人起早贪黑,顶着烈日发传单、做宣传,尽力为公司即将开业的健身房吸引更多客户。8月5日,健身房顺利开业。次日,王某等人按约定找销售总监肖某结算工资,却发现肖某已不知所踪。王某等人找到公司法定代表人张某,张某却称自己并未录用王某等人,拒绝了王某等人的要求。
多次沟通未果,王某等人决定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身权益,遂陆续来到武昌区法律援助中心寻求帮助。了解到王某、李某等人系湖北省某村村民,中心工作人员当即开启农民工讨薪“绿色通道”,为其办理法律援助手续,并指派湖北首义律师事务所吴正平、苏治山律师承办此案。
法援律师接受指派后,第一时间与受援人沟通了解案情。因是暑期兼职,公司并未与受援人签订用工合同,为了形成较为完整的证据链,援助律师指导受援人收集考勤表、业绩记录、微信聊天记录等关键证据材料提交至法院。
案件审理过程中,援助律师结合王某等人的工作内容、销售总监肖某录用行为的效力等,主张王某等人与公司存在劳务合同关系。最终,人民法院采纳了援助律师的代理意见,判决该体育公司分别向王某、李某等五人支付劳务报酬合计1.36万元。
案件回访时,王某、李某等人表示已经足额拿到劳务报酬,向法律援助机构致谢的同时,也表示将会努力提升法律意识,避免在今后的求职过程中再一次“踩坑”。
在此,法律援助机构也给“勤工俭学”的同学们一些温馨小提示:一是谨慎选择正规安全的用人单位;二是签署书面合同或协议,明确工作时间、地点、工资待遇等内容;三是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