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日报

湖北出台17条措施促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力争三年内就地转化率提至50%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10日18:56 来源: 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讯(记者文俊、陈熹)10月10日,在《湖北省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若干措施》政策新闻发布会上,正式发布该文件。《若干措施》在广泛征求全省有关部门、高校、科技园区及科创企业意见的基础上形成,提出17条具体措施,力争经过三年左右时间,将全省高校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率提高到50%。

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镧介绍,《若干措施》具体围绕强化高质量成果供给、改革成果转化体制机制、优化成果转化生态、健全成果转化推动工作机制四个方面展开。

提高高校策源能力,增强成果有效供给。围绕加强技术协同攻关产出成果、创新服务机制培育高价值专利、优化平台功能提升成果供给质量、推动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新型收入分配改革等四项重点工作,完善措施,从源头提升成果供给水平。提出支持高校联合企业聚焦“51020”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需求,开展“61020”全链条攻关及“尖刀”技术攻关,新建一批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支持高校建立高水平科研平台开展成果转化,对高校开展“五技合同”认定登记给予激励等具体举措。

激发创新主体活力,深化成果转化体制机制改革。聚焦推进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和资产单列管理、采取有利于成果转化的定价方式、完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健全完善有利于企业承接成果机制、落实科技成果转化尽职免责制度等五个重点,完善创新政策,推动全链条、系统性改革,突破改革瓶颈。提出制定出台赋权工作指引、实施细则、负面清单,按照“先使用后付费”方式把科技成果许可给中小微企业使用;建立科技成果转化与职称评定、岗位聘任、人才评价、绩效考核等挂钩的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明确领导干部、科研人员使用财政资金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活动的免责情形,推动符合尽职免责条件的科技成果转化不纳入国有资产绩效和保值增值考核范围。

强化创新要素支撑,优化成果转化全链条生态。从推动新建概念验证中心和制造业中试平台、打造高校成果供需对接信息化平台、加快建设成果转化孵化载体、大力培育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组织开展成果转化对接活动、培育壮大技术转移人才队伍、加大基金信贷保险支持力度等方面,形成创新要素有效支撑的良好转化生态。提出依托供需对接信息化平台开展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应用,推进大学科技园提供“低成本、高品质”的创新创业空间,建立科创项目路演、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组织工作机制,对技术经理人开展成果转化给予激励和支持,设立10亿元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直投基金群等具体举措。

加强统筹协调指导,完善转化推动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省委科技委统筹协调作用,构建部门横向协同配合、市州纵向联动推进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推进机制。

据悉,《若干措施》的起草坚持三个基本原则:坚持问题导向,注重深化改革,聚焦解决“有没有”“敢不敢”“能不能”的关键问题,推动科技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坚持目标导向,注重务实管用,力争经过三年左右努力,将全省高校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率从目前的42.2%提高到50%;坚持效果导向,注重整体推进,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北斗七星式”工作体系。

【责任编辑:杨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