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咸宁市交通实验幼儿园二园托育中心。 (朱锦 摄)

爱尔福托幼中心。 (吉辉 摄)

咸宁市桔子托育中心音乐游戏《我爱我的小动物》。 (李燕 摄)
清晨7点半,咸宁市咸安区南大街社区托育服务中心暖意融融。家长们陆续送娃入园,还未睡醒的孩子被老师轻放进专属小床;几公里外的爱尔福婴幼托育中心,护理员正为6个月大的宝宝做抚触,细致记录生长数据。这寻常却温馨的场景,正是咸宁托育服务从无到优、惠及万千家庭的生动缩影。
牢记“要把孩子培养好,我特别关注‘一老一小’这个重点”的殷殷嘱托,咸宁以“破解家庭带娃难”为核心,锚定“供给、质量、普惠”三大方向,构建起覆盖城乡、多元协同的托育服务体系。如今,这座城市每千人常住人口托位数达5.08个,位居全省第一;3岁以下婴幼儿入托率9.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用实实在在的服务解决家庭带娃难题。
政策先行:织密保障网 夯实托育根基
托育服务的快速发展,始于政策的精准发力。作为湖北省托育工作的“先行者”,咸宁早在2020年就出台《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实施方案》,随后又推出《落实三孩生育政策十二条配套措施》,从财税、用地、人才等维度打出“组合拳”——社区托育服务收入免征增值税,相关房产土地免征契税、房产税;托育机构用水用电用气按居民价执行,建设项目免缴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全方位降低运营成本。
资金保障更是走在全省前列。2020年至2024年,咸宁累计争取中央、省投资托育项目44个,总投资2.54亿元。同时,地方财政同步发力:对3岁以下婴幼儿入托每学期补贴500元,每两年评选20个示范托育机构并各奖补5万元,已累计发放奖补资金200万元,2026年评估经费也已纳入财政预算,让政策红利切实惠及机构与家庭。
多部门协同则让政策落地“不打折扣”。由发改、公安、教育、卫健等21个部门组成的“托育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协调解决场地、审批、监管等难题;托育体系建设还被纳入全市“十四五”规划和民生实事项目,每月通报进度、每季度督导检查,确保各项任务从“纸上”落到“实处”。
多元破局:创新服务模式 适配家庭需求
“想选就近的社区托育,能选幼儿园的托幼一体,还能让单位帮忙照看,咸宁的托育太懂我们了!”这是双职工家长李女士的真切感受。针对不同家庭的作息、收入与区位需求,咸宁创新推出四种服务模式,织密“15分钟托育服务圈”。
社区嵌入式让便利触手可及。42家托育机构直接嵌入居民小区,咸安区南大街社区托育中心由政府划拨300平方米场地,采用“公建民营”模式提供全日托、临时托服务,月均覆盖120户家庭;碧桂园社区托育中心则整合党群服务中心闲置空间,辐射周边3个小区,步行5分钟内就能送娃入托。
托幼一体式盘活存量资源。97家机构依托幼儿园的师资与场地优势,实现“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管理。创办于1979年的咸宁市交通实验幼儿园,作为省级示范园,开设感统活动室、室内恒温泳池等功能区,收托222名婴幼儿,家长满意度超95%;赤壁市多所幼儿园增设“小小班”,让3岁以下孩子提前适应集体生活,解决“幼儿园入学前空档期”问题。
单位福利式与家庭托育点式则填补细分需求。通城玉立砂带集团在职工小区开办托育班,为40余名职工子女提供免费托育,员工满意度100%;家庭托育点鼓励居民利用住宅开办小型托育场所,收托人数不超过5人,满足灵活照护需求,让“家门口的托育”更具温度。
医育融合:构建专业体系 守护成长健康
“托育不是‘看孩子’,而是科学养育。”这是咸宁托育服务的核心理念。为提升服务质量,咸宁以“医育融合”为抓手,从人才、服务、管理三方面构建专业体系。
在服务网络上,市本级及6个县市区均依托妇幼保健院建立托育服务指导中心,负责规范管理与业务指导;3家优生优育指导中心、4家“向日葵亲子小屋”常态化开展亲子活动与家长课堂,每年为数千家庭普及喂养、护理、早教知识。所有托育机构均与辖区公办医疗机构签订医育结合协议,上门为托育机构儿童提供健康监测、疾病预防、营养指导、早期发展促进、卫生保健培训等综合服务。
人才培养是专业服务的“源头活水”。咸宁4所大专院校湖北科技学院、咸宁职业技术学院等开设婴幼儿照护服务与管理、学前教育等专业,累计培养毕业生7062人,现有在校学生1050人;人社部门通过定点培训机构、“咸宁就业驿站”线上平台,开展育婴师、保育员补贴性培训3720人次,构建起“院校培养+在职培训”的人才梯队。
典型机构更成为专业服务的“标杆”。咸宁市交通实验幼儿园组建由园长、营养师、家长代表构成的膳食委员会,按婴幼儿年龄定制食谱,杜绝高油高糖;爱尔福婴幼托育中心由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杨红霞教授创办,为0-1岁乳儿班提供“一对一”照护,家长通过“爱中心”APP可实时查看孩子动态,还能获取专业成长报告,该中心先后获评“市级一级示范机构”“省级示范托育机构”。
成效斐然:托育暖民心 展望新未来
从政策探索到模式成熟,咸宁托育服务的成效获得多方认可:2020年国家卫健委调研组专程来咸调研,高度肯定其做法;2021年,咸宁经验亮相联合国“低生育率应对经验研讨会”,成为唯一地方案例;2022年《人民日报》以《社区建照护中心,幼儿园办“小小班”……湖北咸宁——就近满足家庭托育需求》为题,大篇幅报道其经验;近年来,咸宁还多次在国家、省级托育工作培训班上作交流发言。
截至2025年10月,咸宁已有托育机构162家,托位13212个,其中普惠托位9786个,占比74.07%;赤壁市入托率达21.68%、托位使用率86.42%,成为区域标杆。这些数字背后,是万千家庭“托得起、托得好”的安心,是婴幼儿在专业照护下的健康成长。
未来,咸宁将继续深化托育服务改革:扩大普惠托位供给,推进县级“1+N”体系建设(1家县级托育综合服务中心+N家社区普惠托育点);强化从业人员培训与评价,完善“医疗评估+机构照护+家庭延伸”协同网络;开展“放心托育”宣传,引导更多家庭认可托育服务。
以政策为基、以专业为翼、以爱为壤,咸宁正让托育服务成为民生幸福的“加分项”,为更多家庭托起“稳稳的幸福”,让每一个婴幼儿都能在阳光下健康成长。
策划:咸宁市卫健委 统筹:董伟峰 廖晓玲 撰文:李刚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25003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