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新闻 > 恩施新闻

《巴山的回声》再现民间匠人工艺

发布时间:2019年05月05日15:17 来源: 长江巴东网

演出现场

“叮、叮、叮……”伴随着劳作声,只见一群年近七旬的老汉们,身穿土家蓝布对襟衣,气定神闲地在舞台上表演传统技艺,显得一派从容。

为弘扬民族传统技艺,打造巴东非遗品牌,彰显土家文化的独特魅力,进一步推进巴东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4月29日,巴东县文旅局将巴东原创特色曲目《巴山的回声》搬上了“交响春夏”第七届长江三峡(巴东)纤夫文化旅游节暨中国土家族打击乐音乐会的舞台。   

劈竹破篾、钻石磨、弹棉花、刨木料、磨桨篙……由巴山匠艺村民间打击乐团队表演的节目《巴山的回声》,把巴东土家九佬十八匠工器具、农家用具等散落民间的“活文物”带上舞台,演绎土家工匠生产生活的音乐绝响。

《巴山的回声》包含石匠、木匠、磨刀匠、篾匠、钻磨佬、弹匠6个行当,以艺术的手法再现部分土家九佬十八匠的劳作场景,表达对土家传统技艺的敬仰和礼赞。

 

磨刀匠(左)与篾匠(右)

九佬十八匠是民间对靠手艺谋生的民间工匠的一个统称,看似简单的手艺,却是中国传统文化几千年的积淀。

在以前,佬和匠都是指有专门技艺的手工艺人,他们农忙种田、农闲挣钱,走乡串户,用自己的手艺服务乡民,从妇女戴的金银首饰到每个人都要用的锅碗瓢盆,可以说,手艺人靠为乡民服务谋生,乡民们也离不开手艺人的服务。

“这或许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打击乐,而完全就是一种自在闲适的生活,折射出社会安定、民族团结与幸福和美。”节目负责人张继华说道。

一颗匠心,千年传承。《巴山的回声》聚焦传统行业,让年轻一代对逝去的时代增加了了解,更让中老年观众对民间艺人的生活无限缅怀,具有朴素和怀旧的美感。  

  

木匠

“这次机会很难得,它给我们手艺人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我今天还做了几笔小生意,卖出了好几样蔑器,还有人加我微信订购了几件,感觉很开心。”来自沿渡河镇的篾匠师傅刘莫树高兴地说道。

一路走来,这些传统手艺,留给我们太多珍贵的器具。但令人惋惜的是,在现代工业的冲击下,传统手艺面临种种窘境,经营也愈发艰难,不再有过去的辉煌。

“时代的脚步越走越快,一门一门老手艺却逐渐消逝,或许有一天,我们只能在博物馆里看到它们,只能在记忆中搜寻。希望更多的人能通过这个节目了解我们手艺人,与我们一起将老手艺传承下去、发扬光大。”县文旅局局长谭勇说道。(记者 向园梦 通讯员 李永衡)

【纠错】编辑:章巧慧

Copyright © 2001-2019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在线投稿网站地图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